四月,离离开理财经理的岗位还有二个月。这个月,我想分享一个也算我状态回勇後的营销案例。
我每次在针对一件产品做营销的时候,总有一个中心思想。比方,摆出‘点滴成金’报价每周都在走低的实况,然后寄出市场利率可能也会随时走低的理论,进而让一些有效的一直以来瞄准短期理财的客户有考虑长期的计划。因为通常在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中,也通常会有一些钱作为预防动机长期不用,正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循环购买短期理财,是之前的利率水准一直处在一个上升的通道中,或者还可以说是主流媒体的引导所致,其实不是他们短期都需要用钱。现在则是反之的趋势,那我正好激起他们长期投资的欲念。有了这个念,无非配上一些相关长期的产品,貌似保险便是首当其冲。
但先别着忙,万事讲究一个战略,得有一个巧妙的引导。我采取的方针是用国债去引导,因为我认为以四月所发行的五年国债6.15的收益率来说,还是摆得上台面让客户去心动的。如果客户这个都说没问题,那么同样满期五年的银保产品最难的一关就破了。也就是期限。也不用‘适当’误导了,把五年说成三年,把三年说成一年,因为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银保产品(除了国华二年那个特型外),只有满期才有可能仅仅战胜定存。能接受五年电子国债了,那这个期限就没问题了,也同时兼顾了一下客户的利益。
既然介绍了每年6.15付息的国债,挺好的东西,那当然得让客户买。但不能全买。我的经验是,首先长期的理念没问题;第二就是再植一个资产配置的理念,一定要配置;第三,同样也是事实,以国债目前的热销势头,不一定买得上。我可以尽一些努力,让客户尽量买上,让客户感受如此贴心照顾的同时,再迂回促成其购买同样五年期限的银保产品。我当时挑选的是保底比较高的picc的那款金鼎富贵的C款作为主推,这样我认为和国债6.15的落差显得没那么大,尽管它是有每年分红的,但电子国债的每年付息(等于复利)又是何等的优势!实践结果,四月出一单,买的金贵C款,13万。同样该客户,让其按下25万,答应其在下一期国债的购买上尽量优先。万紫千红的五月,又如法炮制了二笔相似的案例,也销了13万多。
五月还出了我入主延中个金理财以来第一单的信托。
其后,我还专门筛选排列了名下客户,以期找到更多潜在的信托资源。既然保险基金的推进之路踽踽难行,便想以此途径来增厚一下中收亦不失为异曲同工。可就在我豪情满怀,自感眉目已露的时候,六月份的一天,领导突如其来的召见?——似乎我从不曾想过,四年多的理财经理生涯就在此刻风雨飘摇。
从去年四月至那时,被查到八次违规操作。我面临的现实,已容不得我半点狡辩,似乎等待的只是审判。然而,停岗、学习制度、作出书面深刻检查,都只为了一个从轻发落。在19楼‘面壁思过’的日子里,我既阅尽了中国一二等富贵繁华之地,也像一个小学生那样,被打回到学习课本基础的原型。作为小学生,罚得最多的就是抄写。‘面壁’头一天,头一件事,便是将《上海银行业机构防范操作风险三十禁》用毕恭毕敬的触笔重誊了一遍。这是一次自我的惩罚。印象深刻,感觉尤其在这些年来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准以外,很久没有这样学习过如此基础的制度约束了,而恰恰这又是我欠缺已久的。
我待在一个营销的岗位上,以营销为己任,这是无可厚非的本职。但这压根不能成为我漠视操作风险理所当然的理由。
我也一度很不屑把制度理解至死的做法。后来渐渐明白,银行运作的是一个很严格、很严密、很严谨的庞大体系,所以规章制度 犹如天上繁星。作为从事银行业的人,无论从业资历有多么恢宏,面对制度,我们要去做的就是无条件地遵守它并遵照执行;面对制度,切不可‘勿以法小而不为’。在我身上一些日常的违规操作事实,可以说,不是很难理解,却又很难理解。我不想我14年职业生涯就此绊在如此显而易见的基础常识之上。14年了,职业生涯已不能算短。
这么多年,工作上不见大的失误失责,但磕磕碰碰的划痕依然经年伴随。试想人人都想得一完美,而往往愈想完美之人,到头来不是因此在患得患失中所陷平庸,就是在大刀阔斧时玉石不分。多年来,遵纪守法,一直本分工作,以为踏踏实实。却以这种‘面壁思过’的方式来到19楼,又以这种方式坐在支行最高领导的办公室里。心理面临着多大的煎熬。可能是多少年来,给予我对银行内控操作流程的漠然理解和松散执行的一次掷地有音的回响。
八月,我会记得这个炎热今夏的。我离开了,离开了我曾经感叹‘这是真正在做银行’的理财经理的岗位。尽管这一去,我不知道还会不会回来,还有没有勇气回来。如果都不可能,那我希望仍旧保有心底的那份执着和自信,来迎接新的挑战。尽管这一去,没有眷恋,没有渴望,徒有彷徨,徒有感伤。而我从没有认为跌倒就是输,也从来都认为教训是财富。我是离开了。似乎一切都停滞了,我的客户,我的支行,我的梦想。这四年多我从经历中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交到了很多有人生意义的朋友。所以哪怕知道这么一天我将失去,我都无悔当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