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无源洞——盛唐诗人的“悟源仙泉”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4 10:16:48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三峡 巴山夜雨 对联 于是

山水风光如画。(资料图)

山林茂密。(资料图)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无源洞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公元851年的深秋,李商隐来到四川,担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赴任途中,天气恶劣,长江航道时断时续,李商隐被迫水陆辗转,行程异常艰难。此时的他,经过长途跋涉,身体极度疲惫,加上离家数月有余,对家人甚是牵挂。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望着窗外漫天的云雾,听着夜雨的点点滴落声,思念的愁绪一下就涌满了李商隐心头,他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句《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令李商隐没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已在两个月前的夏秋之际,病逝于长安家中。

由于当时交通阻塞,信息不灵,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期待,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奢望,终究没能在现实里圆满。

据考,诗中的“巴山”就是无源洞背靠的金子山,古称巴山;“秋池”就是无源洞外的大龙潭。

无源洞最早的名字叫兀渊洞。后来,曾有人执烛探洞,燃完7支半蜡烛仍无尽头,以“深远莫能穷其源”而得现名无源洞。

郦道元在《水经注·三峡》中这样记载无源洞:“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无源洞是幽静情思之地。它躺在三峡深处,静静地,像一位相思的女子,听江水的呢喃,看云月的缠绵。雨季,会有溪水越洞顶而下,形成丝丝水帘。洞里有峡,峡中有隧,隧里又有大溶洞。五彩斑斓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点缀其间。泉水穿隧过峡,涌出洞外,飞泻于幽谷悬崖,吐珠泻玉。洞外,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亭阁泛金,风和景明。

试想,此情此景,除了李商隐,还有多少有情人在无源洞留下爱的缠绵;又有多少羁旅之人在此沐浴巴山夜雨,遥寄乡愁?

一副应对了一个半世纪的石刻对联

三峡的雄伟壮丽举世闻名。三峡的摩崖石刻也是天下一绝。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70年),专管治理三峡航道的荆南观察使节李拔,从四川入三峡顺江东下,船过巫峡,日星隐曜、波涛汹涌,但过了蜀楚交界处(长江进入巴东,也就进入西陵峡,进入湖北地界,所以又称楚峡),再往下行,山势低缓、波平浪静。李拔见巴东县城已到,因仰慕北宋名相寇准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便舍舟登岸,步行到当年寇准为廉明议政而建的秋风亭,向寇公叩首拜谒。一路闯滩走险历经风浪,终于到了巴东楚城,这时不仅水势变缓,且巴东代代传扬着寇公的清明政声,于是在江边这处岩壁上挥毫题写了四个大字:楚峡云开。

清末,巴东县江北有位秀才叫吴骏绩,看了李拔题写的四个大字,仅仅因为巴东有过一位清廉正派的寇准,就把巴东描绘成“楚峡云开”一般美,似乎以偏概全。吴秀才怀才不遇,因看不惯贪官昏吏而怨世愤俗,于是将李拔写的四个字作为对联的横额,在横额下面的左边,亲笔题刻了一句上联:

历叹古今良吏少

吴骏绩有意不题下联,且看后来人如何应对。遗憾的是,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才有人给出了下联。民国六年,江苏吴丰县的冯锦文奉调到巴东任知事,见这副对联只有上联,便觉得人们叹息“古今良吏少”,根本问题是富人们不顾普天下苦人多,为受苦人想得太少,于是在右边挥毫题刻了下联:

须知天下苦人多

这副对联历经一个半世纪,终于凑齐。

这就是三峡著名的“楚峡云开”石刻,位于巴东信陵镇金字山北麓崖壁上。

(邓毅?编撰)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07663.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