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本草对联的当代意义及其艺术特征 ——《本草医人论事》联析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7 8:23:36 人气:1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作者 无情 想象

本草对联的当代意义及其艺术特征

——《本草医人论事》联析

徐俊杰

(江苏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春节前夕,收到香港新闻出版社古广祥先生签赠的新著《本草医人论事》。该书其有独家风格,以本草对联贯穿始终。本草,中药的统称,《说文》中说:“药,治病草也。”书中用数百味“本草”之名,巧妙组合,形成对联,并不用任何其他的添加词语,自然非中药行家不能为,非对联高手不敢为。当本草对联不再零星呈现,而是批量不断产生的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去分析其时代价值和艺术特征。

2016年8月5日,笔者与广祥先生(右)于深圳古公馆合影

古广祥先生,人称“岐黄使者”,其巧妙地借助本草对联,推广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的今天,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玩转本草对联的广祥先生必将对中医药界、对联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本草对联的当代意义而言,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

其一、书中妙论颇有济世良方,而本草对联正可用为药引。

中医讲究“悬壶济世”,而药引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作用的药物。《本草医人论事》所述为作者“40多年来的曲曲折折之经历”,“追问过去,拷问灵魂”,其中多有“济世良方”,且皆以本草联为药引:

如济世之方《信仰比理智更具才华》,有本草联“寄生/扁特/甘瓜蒂,回味/刚前/暖骨风”作药引,若大枣之入归脾、胃经,益气补中、养血安神。

如济世之方《中医药对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有本草联“药茶/利窍,汤版/扶筋”作药引,若葱白之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

如济世之方《人生的意义在于无悔被生命所问责》,有本草联“正木根/升推/地耳/穿山甲,华苍术/立住/天门/绞股蓝”作药引,若蜂蜜之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

如济世之方《论养生与治未病的关系》,有本草联“药本/扶益,夫须/寄生”作药引,若粳米之入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

古广祥先生煞费苦心,集作本草联,正欲以此为药引,发挥其济世之方的真正效用。

其二,书中论事颇能直点要穴,而本草对联正可用为金针。

中医中的穴位,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之处。可接受针灸、按摩或注入药物等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古广祥先生在序言中如是说:“人生应该是磊落的”。于是,书中所论事,皆能言其本质,如精准把握穴位,适时以金针对治,并毫无保留地将金针度人。此金针即书中本草对联之谓。

《本草医人论事》90篇文章,每篇皆有至少一副本草对联为点睛之笔,在许多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篇目中,这些对联多能取穴行针,畅其经络。

作者在书中说到,“中医药学是现今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历史,且独立于西方的医学体系。世界各国日渐意识到中医药学的重要性,不少国家已陆续将中医、中药、针灸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并撰本草联诠释了中医药学的价值:“张国老/升推/着生药;徐长卿/抹利/通脉丹。”这对于近代以来本土有人质疑中医药的痼疾,无异于一记金针。

书中有两篇文章论及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其中引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教授的观点:免疫是预防的墙壁,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前。这就是中医药有别于西医药的关键所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精准穴位。作者则撰本草联“药茶/利窍,汤版/扶筋”进一步阐释,适时下针。

至于古广祥先生本草对联本身的艺术特征,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一、无情与有情的合二为一

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无情对。无情对讲究的是对,刻意忽视的是联。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草医人论事》并无无情对的特质,只是本草名本自无情,而成联后则“道是无情却有情”。事实上,本草联是从无情出发,以有情结束。这种无情与有情的合二为一是书中本草联的第一大艺术特质。举例如下:

无情本草变有情。在《看病贵和置业难》一文中,作者用本草联“人言/药包,半边风药/三升米;月记/台片,一寸楼台/百两金”来说明问题。上联言“看病贵”,下联言“置业难”。原本例属无情的“人言”“月记”,“药包”“台片”等在文章主题下巧妙统一,表现出真正的有情。这副对联中最亮之处,莫过于“一寸楼台百两金”,不光有情,还让人浑然不觉是“一寸楼台”和“百两金”两味中药的组合。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联中“药”与“台”居然还使用了同位重字的技巧。

无情本草引多情。在《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一文中,作者用本草联“却暑/款冬,黑老头/过街/陈佛手;叩仁/兼句,勤娘子/行夜/使君根”盛赞内地某城市小饭馆老板夫妇每日接济露宿者的善举。让本属无情的几味中药,在“黑老头”“勤娘子”的统领下,人情味十足。此联的艺术性很强,前面两味中药名,以自对的方式呈现,“却暑款冬”即长年累月,表时间,“叩仁兼句”即嘘寒问暖,表行为;最后三字“陈佛手”“使君根”则采用借对的技巧,字字为工。

无情本草寄深情。在《思念,那昨日的远乡》一文中,作者用本草联“固活/列当/浮小麦;除辛/因预/挂金灯”来诠释当年村民贫穷的情景和对未来的希望。上联描写乡民面对“醒时不可过,愁海浩无涯”时的困境,“固活”可解作为活下去而努力。下联以“除辛”“因预”表达摆脱困境的愿望,“挂金灯”则表现愿望之美好。本来平淡无情的几位中药,在妙手组合之下,配以文章,立即充满了对民众深厚的情感。书中更示以警语“信念是人生方向罗盘,它支配者人的愿望”。于是,这样一副短短的本草联,更多了几分面对困难而不屈,坚信未来一定会美好的正能量。

二、正解与别解的一分为二

所谓正解,就是从本义去解读。就本草联而言,其正解,就是几味中药。而别解,就是不按本义去理解,转弯抹角,别取意境,而从词组或单字的意义衍化等角度进行重新解读。就书中本草联而言,其正解用以推广中药,对于各种药物的药理介绍都细列于文章末尾;别解则用以说明问题,有时作者还对“别解”的思路进行分析说明。这种正解与别解的一分为二是书中本草联的第二大艺术特质。试举几例:

最常见的是字面的别解。在《论基层干部挂职的现实意义》一文中,作者介绍了挂职干部李建辉,并以本草联阐述他的志向和能力:“远志彫琼,李子心红磨地胆;公英勒翠,梦花力核破天云。”联中“李子”即别解为李建辉,“公英”别解为杰出干部,“彫琼”“勒翠”别解为挂职使命与倾力而为,“磨地胆”“破天云”则各别解为奋斗与成果。这种别解的意趣在书中俯拾皆是。

也有对引申义的别解。在《华夏医药是惠民医学》一文中,作者认为“中医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并撰本草联诠释郎中的问诊本领及医道仁心:“疗拔伤寒头,药茶八角随良达;解离负釜骨,汤版三元答苦消。”对于其中的别解之处,作者对“伤寒头”“负釜骨”有说明,引申而言分别指普通症和顽症。联中犹妙的是“八角”“三元”,直接别解为钱数,与“良达”“苦消”相配合,自然揭示了中药的独到之处:对普通疾病“所费无几,疗效可见”,即便对疑难杂症,也多有民间偏方可对治。

更有别解为比喻义者。在《教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一文中,作者撰本草联诠释了项平教授的学术成果,以及其远赴南洋作育英才的深远意义。联曰:“人信神芝,适根蔓楚甘州子;君迁益智,钢草威绥远秀卿。”其中的别解,作者自己都有注明。比如“适根”,比喻本草特色及特殊功效;“蔓楚”比喻历史悠久、习惯流行;“钢草”比喻经典教材;“威绥”借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甘州子”“远秀卿”分指华夏子孙和南洋才俊。

二、具象与想象的对影成三

具象指的是具体的形象,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具象相对客观,想象则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相对主观。诗仙李白“举杯邀明月”是具象,“对影成三人”则是想象。本草名本身普普通通,但经过作者的拾掇,却可以变成了漂亮灵动的词句,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这种具象与想象的对影成三是书中本草联的第三大艺术特质。举例如下:

写景中的具象与想象。《好个一江春水,深来不似情深》一文述及作者与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同仁陪同越南客人乘船游览维多利亚港湾时,撰本草联记录香江夜景:“天斗/黄金楼,云连/日及/天罗絮;夜行/胖大海,波扣/更生/夜渡红。”联中之具象有“黄金楼”“大海”“云”“波”“天”“夜”“絮”“红”,在几个动词“斗”“行”“连”“扣”“罗”“渡”的串联下构成了一篇生动的夜游香江记,对于熟悉和不熟悉香江的读者,都会引起无穷的想象。

咏物中的具象与想象。《共看明月都垂泪》一文,介绍深圳摄影爱好者关超先生的“中秋夜景”照片,称“这张照片蕴含着星星给天空增添了诗情画意,月亮使喧嚣的都市之夜变得柔静之意涵”,遂撰本草联阐释之:“广角/侧生/星色草;中庭/旁勃/月光花。”作者自己注释“广角”是指梅沙湾远处,笔者以为直接视为摄影之广角镜头也未尝不可,而“星色草”“月光花”等皆如作者在文中对照片的评价一样,也“给人以平静与遐想万千”。

抒情中的具象与想象。《汗洗夏日》一文,系作者根据之前的著作《闲把人生细思量》中的议事联背景改写,表现的是“晚庭暑难消,尽是热”的盛夏之情。联曰“半夏/差真潮,白眉/昂吊/知风草;百头/拉汗果,焦子/渴留/解暑藤。”“半夏”者,夏之中,热;“差真潮”者,缺雨,热;“白眉昂吊知风草”者,长者求风,热;“百头拉汗果”者,人皆满头汗,热;“焦子渴留解暑藤”者,村中孩子渴难当,热。具象之外,读者结合自身对热的体会再来阅读此联时,想象的空间依然很大。

当然,以上分述之有情与无情、正解与别解、具象与想象,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其实三者并不可分,往往统一在作者所撰作的每一副本草联中,一如《金刚经》所谓之“一合相”。这正是古广祥先生所撰本草对联的所特有的艺术价值所在。

写于2023年2月10日

本文作者/徐俊杰

徐俊杰,1968年生,江苏海门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南通市海门区历史学会会长、海门区张謇研究会副会长。

责编 常小靠 审核 古广祥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0820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