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参与式教学,让口译课堂“活色生香”!——《专题口译》教学心得 张舒静-短句-句子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4/11 10:56:37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口译 学生

参与式教学,让口译课堂“活色生香”!

——《专题口译》教学心得

外国语学院 张淑静

《专题口译》是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多个主题相关的汉英双向词汇、句型以及篇章的表达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口译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口译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课堂上朗读训练材料,学生被动地做笔记和翻译,然后由教师逐一进行点评,这种问答式的机械翻译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参与者的重要性,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开放性,其结果是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口译作为一项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要求。梅德明教授把口译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席性强,压力大,独立性强,综合性强和知识面宽。基于此,我在《专题口译》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动制静,以活动带动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力求打造“活色生香”的口译课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套关于《专题口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放手和课后追踪三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礼记·中庸》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提,能够使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预期规划,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明确教学实施方法,让课堂效益最大化。《专题口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口译技能训练,如语音语调、听力口语、语言转换、理解记忆、数字口译以及心理素质训练等。同时,口译内容涉及领域广泛,本课程中的专题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外事接待、饮食文化、礼仪祝辞、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商务谈判、表演艺术和社交媒体。口译技能和专题的多样性使得课前准备耗时耗力,但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就体现在教师在备课环节的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和扎实,是否能够创造出符合学生特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课堂。在备课时,我要求自己兼顾口译技能和专题模块,选择符合知识性、热点性和可行性的训练材料,并为每一堂课设计出方案和预案,做到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现场反应情况随时调整和切换材料,真正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使他们形成“愿学、自学、乐学”的良性学习模式。

1.教材为本

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三种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教材的地位不可忽视。目前使用的《专题口译》教材涵盖了日常口译的常见场景,每个章节都包含词语预习、中译英和英译中的典型句型或者对话、段落翻译和篇章翻译、不同角度的技能训练及相关主题的词汇拓展和译文分析。在初次授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整体的分析,选定可以使用的材料,舍弃教材中老旧的观点和内容。具体到教材中的章节安排,我按照话题的难易程度重新做了编排,对章节内的材料也打乱顺序做了调整。比如,我将第二章的“饮食文化”和第三章的“礼仪祝辞”调换顺序,主要是考虑到会见作为外事礼仪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礼仪祝辞”和第一章的“外事接待”联系更为紧密。在章节内,我选取“词汇拓展”中与该章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词汇补充到第一项活动“词汇预习”中。“词汇预习”中的单词和短语数量较少,对第二部分“典型句型”的翻译帮助有限。通过扩展第一部分的词汇量,学生们在中英句型互译时就有参照有比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2.拓展资源

教材固为重要,但“以本为本”却很危险。口译教学要遵循时代性的特点,做到常用常新、与时俱进。在备课时,我通常会结合教材中的专题,利用网络资源,搜罗最新最热的新闻,通过改编这些内容设计出适合当前课堂需要的训练材料。网络新闻具有知识性、时效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翻译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发生。我会在下面的课堂操作环节对网络新闻在专题口译中的具体应用作进一步的说明。现代化技术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的动态,获得有利于教学开展的相关信息,解决口译教材中内容单一或老旧的问题。现代化设备能够使教师备课中的一些大胆想法和创意得到实现,使教学过程高效快捷。在备课时,我会针对每节课的不同主题在权威网站上找到适合的视听材料,在课上通过影子练习、盲听、助听和视听等方法使课堂学习达到最优化。

二、课堂放手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句英语名言:“告诉我,我很快忘记;给我讲解,我也许会记得;让我参与,我才能真正学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其结果是课堂效率底下,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自我成就感不强。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认为学生的参与度是判断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专题口译》的课堂中,我会尽量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确保创设适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活动和任务。下面是我对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分解:

1.快速翻译

在上述备课环节我已经阐释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现以最近发生的“中国高层战略对话”为例说明时事新闻在《专题口译》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我便在一个学习网站上找到了首场会议视频,并通过剪辑软件分别裁出中方两位发言人的视频片段和现场口译视频片段,整合到一个由四个文件组成的文件夹中。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增减材料和课堂训练的时长。开始上课后,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位中方发言人的视频,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视频结束后,学生们会先根据自己做的笔记进行口译。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做到“迈开腿、管住嘴”,即使听到有翻译出入的地方,也不会打断他们。下一步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口译员的现场口译视频,先由他们自行对比找出漏译、误译或者词不达意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并学习优秀口译员的特质,做到善学善用。

2.词块记忆

口译信息的瞬时性和一次性首先决定了口译员必须具备非凡的记忆力。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执行对信息的听辨、存储、解码、分析和表达等多个任务。在信息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口译员的短时记忆能力尤为重要。《专题口译》的第二个环节是五分钟短时记忆词块练习。研究表明,词块的掌握能够帮助学习者改善交际的流利性,产出更地道的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程度。训练前,我会在幻灯片上呈现25个左右与主题相关的词块,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记忆,并以默写的形式记录下来。之后学生们会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检验词块的掌握程度,为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中英句型互译做准备。

3.英汉互译

单句是构成语篇的基础。依据由易到难的原则,学生的口译训练往往从单句翻译开始。单句翻译的好坏能够反映学生词汇、短语、句型结构等基本单位的双语转换能力,同时也可以预测更大语义单位,如段落、语篇等翻译的准确性。相比较而言,英汉句子互译练习是《专题口译》各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第二环节的词汇记忆为英汉句子互译提供支架并为使用“顺句驱动”原则进行口译奠定基础。 比如,将下面句子翻译成汉语:“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ss heartfelt thanks and extend best wishes to the entreprenurs present today and all those who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hina-Ireland friendship and coppertion over the years.”这个英语句子虽然看起来很长,但是学生们可以按照英语句子的语序把整个句子切分成意群单位或信息单位,再使用连接词把这些单位自然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这就运用到了“顺句驱动”的原则。句子中的“take this opportunity, express heartfelt thanks, extend best wishe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等都在短时记忆词块训练中学习过,可以有效地降低翻译的难度和强度。当然,在使用“顺句驱动”时也要结合其他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如“进退适度”、“恰当预测”和“信息重组”等。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将抽象化的语言变得形象化和具象化,提高语言的产出和运用。在校学期期间,学生们很难有机会参与到真正的口译实践活动中。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真实的口译情景,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和体会口译的具体操作过程,积累口译的实战经验。在《专题口译》课堂上,我会结合章节内容设计出契合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比如,第一章“外事接待”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5-6人的小组,活动可以设计为:假设外方公司来中洽谈业务,外方有业务代表,中方有接待人员,中外各配备一名口译员进行随行陪同翻译。在准备过程中,他们可以自行设计场景、分配角色。

三、课后追踪

我认为,课后追踪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课后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帮助他们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起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专题口译》的课后追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后作业、师生讨论和附加材料。作为日常教学中的一环,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的必要拓展和延伸。《专题口译》的课后作业通常是与章节主题密切相关的篇章翻译,比如第一章“外事接待”的课后作业分别是中翻英“2014年5月27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在甘肃省兰州市出席亚洲合作对话(ACD)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上的晚宴欢迎辞”和英翻中“2015年10月20日英国女王在习近平主席访英时的晚宴致辞”。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在讲解一些翻译技巧和事例时会有侧重有取舍。为了做到“下课不停学”,我们创建了班级微信群,在群里对课后练习进行讨论,对课上的翻译训练继续“精雕细琢”。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还准备了难度梯度不同的附加材料,他们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拓展训练。

总之,我在《专题口译》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都力争做到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1512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