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正声雅音】山村对联拾遗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4 13:15:25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我们 这样 思念

·正声雅音参与《喜迎二十大 全民共阅读——读西宁 品书香》专题活动录制作品集

·正声雅音推荐诵读作品

山村对联拾遗

祁万强

翻阅发黄的剪贴簿时,突然看到《阿氏土楼藏身山村百余年》一文。其中的文字并不优美,只是一些纪实性的内容罢了。然而,阅读之后让我再次回想风烛残年的阿氏土楼百余年来默然屹立,心头却是感慨万分。她如同一位母亲,孕育生命、播洒爱心,却不求任何回报。

任何一次经历,都会给每个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或好或坏、或轻或重。就拿这座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阿家堡村的小土楼来说,一副对联永远镌刻在了我的脑海深处。因为,这是关于母亲和游子最真情的呼唤。

那年,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阿家堡村采访时,无意中看到村子里矗立着的一栋土楼。它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满面沧桑。可是,处在现代建筑群中的它,依然高高耸立在村子中央。走近土楼,会发现它比想象中高许多,围墙底部用石头筑起的部分有半人高,石墙上用黄土夯实。由于年久失修,院落中的有些围墙已经坍塌,从横截面看,围墙足有五十多厘米厚。

我们想进院中看看,可是铁将军把门。询问邻居后才知道,这家人外出务工了,这里已经很长时间没人居住了。在邻居的帮助下,我们从坍塌的院墙边上翻进了大院,院子里荒草满园。土楼正对的花园中,一株青海当地比较罕见的毛竹长得却很茂盛。“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我们脑海中突然出现了这样一首诗句。以前,会识文断字的人家,都喜欢在家中种植一些竹子以示书香门第。从此能否推断,阿氏土楼的主人不仅能识字,或许还有一官半职?

当我们走进残破的土楼后,找到了以上推断的证据。

推开虚掩着的一楼大门便是堂屋了,堂屋是旧式民居的起居活动空间,一般设计在房屋中间,又称“客堂”。 因为平时敞开,有的地区又称“明间”(卧室则称“暗间”)。现在的新式民居建筑则与传统的堂屋差别较大,一般称“客厅”,或者简称“厅”。堂屋正中书画已经不见了踪影,但曾经悬挂的痕迹在墙壁上依旧存在。一张油漆斑驳的木柜静静地放置在那里,这里常常是家人用来摆放神龛和祖先神位的地方,此时却不见了踪影。一本发黄的老相册散落在尘土中,擦去上面的灰尘,照片中的人物虽然穿着旧式,但一看便知是那个时代的大户人家。坐在椅子上的两位长者身旁站立着两男一女,估计是土楼先前的主人。

堂屋一侧有个小门,里面则是卧室。在宽大平整的石板土炕上,零散地放着一些炕柜,上面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线条优美。柜子上仅剩着几个铜制门扣,一看便知是出自高水平的铜匠之手。

一楼门廊的左侧有一个木质楼梯,爬上二楼便是土楼的第二层了。阳光充沛、光线极好。然而年久失修,这个曾经的卧室此时成了鸟兽的家园。站在楼上,我们手扶着残缺不全的木质栏杆,整个村子一览无余。这里也许是土楼主人曾饮茶读书的地方,也许曾是观察瞭望的哨所,也许是父母思念儿女的落泪处……但是,一切均被雨打风吹去,时间淡忘了一切。

走下楼梯,回到院落,我们重新审视这位历史老人。在一楼正门的立柱上看到了这样一幅残缺不全的对联。红色的对联纸已变成了白色,黑色的墨迹也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模糊不清。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无人居住,且很少有外人在院落中走动的缘故吧,这副对联还依稀可辨——

慈母望儿倚门倚闾

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这副对联,立刻让这座沉睡在山村的土楼意义为之升华。虽然,我们无法得知阿氏土楼的主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但四,这里绝对有我们无法想象的亲情故事。虽然平凡,但真实得让人震撼。如果你有异议,那请仔细品鉴这副对联吧。

闾(lǘ),指里巷的大门,倚闾而望。知道了这一个字的意思,“慈母望儿倚门倚闾”这一上联也许可以这样来理解——慈祥的母亲靠在门口望着远方思念着孩子,可村口迟迟不见子女回乡的身影。她再一次失望地走回家中时,突然又在里巷里的门旁停了下来,依靠在门闾边,再次回望远在他乡的孩子。

陟(zhì),释义为登高、登山。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hù)意为多草木的山;屺(qǐ)意为没有草木的山。明白了这些字的含义,“游子思亲陟岵陟屺”这一下联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母亲在思念孩子的同时,远在异乡的游子登上高山也万分想念家人,不知道老人身体是否安康,渴望回家团圆。

这副对联演绎人间亲情和呼唤爱的真谛,震撼心灵。尤其是在面对这样一个场景时,更让人伤心欲绝。也许,老人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等到孩儿的归来。空荡荡的土楼渐渐废弃,直到今天的破败不堪……

才学疏浅的我多年来一直在求教古诗词专家,希望能给这一副对联配写横批,但大多数都是皱眉或者摇头,偶尔配的横批也是大不尽如人意。同样,留给我的是无尽的遗憾!

有人说,许多事情总是想象比现实更美,相逢如是,离别也如此。有过遗憾的人,必定是感觉到深切的痛苦的人,这样的人也必定真实地活过,付出过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过至真至纯的情感,令人心动和感慨。

在这样的遗憾中,我期待有一天能如愿以偿。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32553.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