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写苏轼的对联,上联是:身处逆境却忘怀一时得失,求下联。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7 11:16:23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和尚 下联 天下

有关苏东坡的对联?

1、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典故:苏东坡在任杭州刺史期间,有一天,只身一人穿着便服到莫干山游玩。当时正是盛夏时节,苏东坡一路走来又渴又累,便到山中的一座庙宇内歇息。庙里的主事道人看见他穿得十分简单,就漫不经心地说:“坐!”又转向道童随口吩咐道:“茶!”

两人落座交谈后,道人发现这个人言语不凡,学识渊博,暗想:这个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就邀请客人到厢房去细细交谈。进屋后,道人对他热情礼让道:“请坐!”又吩咐道童:“敬茶!”深入交谈后,道人才知道客人是当地的刺史苏东坡,于是连忙起身施礼,引苏东坡进客厅,并连声说道:“请上坐!”又嘱咐道童:“敬香茶!”

天色渐晚,苏东坡起身告辞,道人连忙取来纸笔,执意请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稍加思索,提笔一挥而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这副对联以道人前后所说的话联缀而成,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字字如芒。道人看过之后,对自己“见人下茶”的做法惭愧不已。

2、上联: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意思:傍晚晚霞照耀在江上,那些渔人争着唱《满江红》。)

下联: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意思:飘扬的雪花飘在空中,农夫高兴的唱《普天乐》。)

典故:一天,苏东坡与黄山谷在郊游返家的途中,正好赶上红日西坠,只见晚霞似火,映红了江面。黄山谷忽然想出了一个上联,就停下来对苏东坡说:“想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被传为千古美谈,我们就三步一联如何?如果对不上就罚后退七步。”苏东坡点头答应。黄山谷吟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上联中嵌了《满江红》这一个词牌名,贴切自然,颇有趣味。黄山谷出完后就奋力拖东坡快走,东坡却蹲下身来不动,任由黄山谷拉扯。黄山谷急了,使劲拽住东坡的胳膊,东坡一甩臂,黄山谷冷不防跌出老远,还没有起身,就听到东坡吟出的下联: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

下联中也用到了一个词牌名,既和上联相对,又含戏谑的意味:黄山谷摔了个跟斗,引得“普天乐”。

3、上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醉汉骑着一头驴,昏头昏脑的算喝酒的钱。)

下联:梢公摇橹,打拱作揖讨船钱。(撑船的人摇着船橹,客气的跟客人拿乘船钱。)

典故:一次,苏东坡与黄山谷两人在江上泛舟,饮酒谈笑。黄山谷见河岸上一个醉汉正骑着毛驴,样子十分可笑,就戏吟道: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苏东坡一时对不上来,就在冥思苦想之际,忽然看见前面一个摆渡的梢公送客人上岸,接过船钱,正向客人施礼。于是,他就对道:梢公摇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4、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意思:冬天的一片白茫茫的感觉 安静的感觉和纯洁。)

下联: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意思:春天的一片绿茵茵的感觉 生机的感觉和舒适。)

此联是顶针联,顶针联亦称联珠对、联锦对,是指对联的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一气呵成。

典故:有一天下雪,佛印和苏轼在雪中行走,在走的时候佛印相处一个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而苏轼也不甘示弱,给出了:“风中翠竹 风抚翠竹竹抚风”也是非常高明的下联。

5、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意思:黄狗啃骨头,用“河上”暗指“和尚”。)

下联:水流东坡尸(东坡诗)(意思:“东坡尸”暗指“东坡诗”。)

典故:东坡佛印对哑联相传苏东被贬黄州的时候,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对联的字谜是死、秃。

关于此对联的典故:

苏轼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苏轼见此情景十分惊奇,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

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用灯火烫伤了他的脸,罚跪庙门口三日示众。苏轼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一心想要留他的手迹。因此,苏轼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轼留个手迹。

苏轼本来对这个方丈没有好感,现在更加憎恶他的伪善和市侩行径。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苏轼只要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磨墨展纸,立刻满脸堆笑,连年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轼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扩展资料

与苏轼有关的对联典故

1、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简介:相传苏轼有一年春节前写了春联贴在大门两旁,以表庆祝。可是一贴就被揭了下来,反反复复,大概是苏轼名声太大了,慕名者众多。苏轼灵机一动,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招果然有效果,贴上去便不再有人揭。

次日一早,苏轼在“福无双至”后添上“今日至”三字;“祸不单行”后写上“昨日行”三字,凶联就成了喜联,一时传为美谈。苏轼的才华也显露无遗。

2、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磬(庆)里有鱼(余)。

简介: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

3、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上联: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

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调元属对。

李调元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

身处逆境却忘怀一时得失

心怀天下但常系百姓安危

——上联出得不够工整,平仄也有问题,所以只好见过就错了,呵呵

身处逆境却忘怀一时得失

胸怀天下但悲叹人生多舛

本身就有问题,这样凑合吧

没有下联,谢谢。

少年时的苏东坡写下一幅对联

答:苏轼在年少时,认为自己(饱读诗书)所以写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样一副对联.据传苏东坡年少时,自负才气,曾书一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天,一老者来见,拿出一本书给苏东坡看。结果他发现有好多字...

曾经难倒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幅对联是什么`

答:(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阅尽人间书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

寻找表现诗人身处逆境却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诗句 写明作者

答: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有关苏轼的对联及赏析

答: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

苏轼少年时写的一副对联?

答:苏东坡少年时,才智过人,颇为自负,撰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某日,一老者携书来,见书上竟有些字不识,遂愧改联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一副对联苏东坡的

答: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苏东坡与...

...个字后的对联是怎样的吗,上联和下联,你知道苏东坡分别加了两个最后...

答:想当初,苏东坡还是少年,但神童之名,已经闻名乡间。这小子也有些自负,于是写了十个字出来。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轼的父亲苏洵,提笔加了几个字。于是,上下联变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这样一来...

苏东坡对联故事

答:苏东坡对联故事 引导文:苏轼,又名苏东坡,著名的书画家,而他的写对联的能力也是超群,那么下面我为大家选取了几篇关于苏东坡对联的故事! 第一篇:苏东坡对联趣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

苏轼《浣溪沙》中,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保持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诗

答:“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

苏轼的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怎么理解

答: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通观这篇古诗,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寓娘)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3310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