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对联教学中的数理与思辨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0 8:12:53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教学 对联 学生 课堂 数学 教师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如果说,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那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语文中的教学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渗透数理思辨,则能成为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一、 数字在对联中的运用

很多对联与数字密不可分。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之时,有意识渗透数理思维,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文理贯通,相得益彰之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上述对联中,广泛地摄取了数学文化、数字关系、顺序逆、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师德情怀无不蕴涵其中,有利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样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如果再在教学设计上善加引导,突显课堂的生成性,及时捕捉到课堂生成的细节,虽然不是课前的预设,但我们必须机智抓住课堂生成的元素,不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问题,我们要学会采取 “冷处理”,切莫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思维的飞跃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探讨,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最终问题便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中迎刃而解。

二、 数学文化在对联教学的运用

在对联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选择那种特别注重数学文化的数学对联,这样让语文与数学“联姻”,学生偏科的现象会大大的减少,全面发展就会变成现实,推行素质教育就落到了实处。

例如:

五百卷图书,散列桌上,宏编巨著,喜洋洋兴趣无穷。看高等代数,泛函分析,线性规划,随机过程,悉心研读,不妨请客探讨。趁年轻智敏,是应该博学勤专,正更长夜永,安排些美酒佳肴。莫辜负欧几里得,希尔伯特,马克劳林,拉格朗日。

六千年往事,浮现天际,大江东去,叹衮衮先贤何在?想伏羲画卦,刘徽割园,冲之算率,罗庚定理,伟业丰功,费尽移山力气。任风吹雨打,却依然流光溢彩,与日月同辉,经万古环球敬仰。须记取九章妙论,四元奇术,五家共井,百鸡齐鸣。

又如:

广宇浩瀚,柳江奔腾,埋头实干寻真谛,观中流砥柱,看洛水河图、四元玉鉴、九章算术、宫格幻方、欧氏原本、n 阶矩阵、拓扑映射、复变泛函,何其博大精深! 莫惊疑数海茫茫,形山隐隐,应悬梁刺股,更邀君探微知著,待灵感迸发,一泻千里抒万卷!

西域清凉,城北论道,小心验证觅珠玑,叹学术渊源,想祖率冲之、三角杨辉、八卦伏羲、筛法景润、堆垒罗庚、七桥欧拉,王子斯、积分黎曼,确系超凡神圣! 须礼赞勋卓赫赫,伟业煌煌,知继往开来,恒协力助澜推舟,欣群星争艳,璀璨苍穹引黎明!

以上两联,构思精妙绝伦,联句之长,典故之多,内容之繁,时空跨度之久远,都算联中一绝。对联中精妙的细节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交流与研讨。只有这样,精彩的教学细节才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才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思辨与灵性,充满智慧和创造。“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用开放的胸怀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还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左右逢源,达到“点石成金,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三、 优美的数学思想在对联教学中渗透

对称是一种美,是一种美仑美奂的数学美。在对联教学中可以将对联的对称美融化贯通在情境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而又富有诗意,使课堂在波澜起伏中变化,让教师的引领成为课堂教学的聚焦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教学兴趣盎然。我们在学生刚接触对联时,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对联,让同学进行比较,比较其异同,鉴赏其差别。例如某市一对数学教师,几经波折,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联云: “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

“几何曲线”形象地表述了这对数学教师爱情历经坎坷曲折;“小数循环”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数值,借此祝贺新人的美满幸福,天长地久,实在是神来之笔。

清代乾隆皇帝曾出了一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联是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纪晓岚对出下联,下联中也隐含这个年龄。“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的算式:2×60+3×7=141,下联的算式:2×70+1=141.

据传,吕蒙正曾作如下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这幅对联全部由数字组成,初看平淡无奇,实则联语、横批含蓄深刻,对联运用了谐音手法,意为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这也成了一条内涵丰富的谜语。

另有一幅骂窃国称帝的袁世凯的对联,与之是异曲同工: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嘲讽其是王(忘)八。

对联中还有极为有趣的回文联和拆字联,等等。如:

曾有广州姑娘在《羊城晚报》上刊登 了一则求对求婚广告,其上联为:“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该联字音完全对称,彼有一定难度,应征者无数,却没有几个对得贴切。

相传还有一个喜欢画荷花的和尚,他洋洋自得,出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向路求对。这是一个具有很大难度的偕音回文联。联出三日无人问津,第四天一翰林学士,路经此地,读其联不假思索对上了“书临汉帖翰林书”的下联,堪称一绝。

这一组对联构思巧妙,融数学与语文,汇天文地理,机智诙谐,妙趣横生,给课堂注入无限的生机,课堂教学情趣斐然,学生们乐此不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3356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