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对联故事丨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0 11:03:28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下联 一个 就是

在丰富多彩的联苑中,有一种对联叫嵌名联,也就是将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入联内的有关部位,使上下联相互对应。这种对联构思巧妙,形态各异,读来别有意趣。嵌名联在婚联及题赠联中运用较多,嵌法也因情况而多种多样。

我们来看苏东坡与王安石的一副有趣的嵌名联。

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号东坡)与他的老师王安石,都是北宋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但两人政见不同,因此素不和睦,常常明争暗斗。

相传有一天,在一条街巷之中,两人狭路相逢。王安石看到旁边有座房屋年久失修,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有点坍塌之意。于是,他吟出上联:「此墙东坡斜矣]。

此上联巧妙嵌入苏轼的号,语带双关地表达了王安石对苏轼的提醒和警告,意思是:你的政治前途已经不妙了。

苏东坡早就对王安石把持朝政心怀不满,于是毫不犹豫对出了下句:「是基安石过也」。

接着仰天大笑。此下联也巧妙嵌入了对方的名,意思是:我的危险都是你造成的。

谁知此语一出,即招来大祸,王安石对他的怨恨更深,没过几天,苏轼便被贬官。

当然,这次嵌名联之斗只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索,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虽然源于党争,也当权者嫉贤妒能有关,但并不排除有苏东坡自身性格的原因。

苏东坡心直口快,喜欢搞恶作剧,对人言语也常常很刻薄。他与宋神宗钦仰的佛印禅师交往甚密,有一次,二人泛舟江上,东坡见河边有一狗正在啃骨头,遂曰:「狗啃河上(和尚)骨」。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明白东坡在戏谑自己,随手把题有东坡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说:「水流东坡诗(尸)」。

苏东坡很幽默,但他的幽默往往也很伤人。开自己的玩笑叫自嘲,开别人的玩笑,搞不好就会被别人认为是嘲笑,但是苏东坡不避讳,难免得罪了一些本不该得罪的人。他还喜欢给别人起外号。比如他给王安石的外号是野狐禅,给司马光的外号是司马牛。他还经常戏弄朝中大臣,甚至敢把皇帝噎得说不出话来。

元丰元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诬陷,被逮捕入狱,择期问斩,除了他弟弟苏辙外,竟无人为其辩护。他得罪人已经到了什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可是苏东坡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正是率性文人的可爱之处,无奈官场的潜规则不是按照“明月几时有”出牌的。他有着旷世才华,却在朝时间不长,不是被外放,就是被贬谪,着实令人叹息。

清末名臣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为后世人敬仰。其籍贯是直隶南皮(今属河北),因而被世人称为张南皮。

相传张之洞晚年有两个侍姬,一个叫远山,另一个叫近水,都是由侍婢而擢升。她们出身贫寒,被张之洞收房后,平步青云,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因此二人对张之洞感恩不尽,将他看作救星,对他曲意侍奉。而且,即使有客造访,这两个侍姬也不避讳,所以见者颇多。

张之洞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个叫梁鼎芬,号星海;另一个叫樊增祥,号云门。二人都有才华,但时运不济,长期不得出头。后来受张之洞的赏识与庇佑,梁鼎芬官至按察使,后任溥仪的老师;樊增祥官至布政使,后署理两江总督。这引来了同僚的“羡慕嫉妒恨”。二人非常感激张之洞的知遇之恩,将他视为再生父母。

宣统元年(1909)八月,张之洞去世。远山、近水两个侍姬的境遇从此一落千丈,正房夫人竭尽所能羞辱她们,二人凄凄惶惶,终日以泪洗面。

那梁鼎芬和樊增祥听到恩师去世的消息,悲伤不已。在张之洞的吊唁灵堂之上,大家低声悲叹。唯有两位侍女与两位门生,想到张之洞在世时对自己的好处,以及今后各自的出路,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当时,有好事者就四人的心情匿名为张之洞写了一副挽联:

上联:魂兮归来乎星海云门同怅惘

下联:死者长已矣远山近水各凄凉

上联中的「星海」「云门」分别是梁鼎芬和樊增祥的号,而下联中的「远山」「近水」则指那两个侍姬。这副对联,严格来说其实算不上给张之洞的挽联,更多的用意是讽刺那四人的一副嵌名联。

事实上,嵌名联极少用于挽联。据说孙中山曾为秋瑾题嵌名挽联:「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所怀」。不过,也有学者指出这并非孙中山所作。

为什么挽联极少嵌名呢?我们知道,国人有一个传统,对尊者、长者、亲者、贤者,忌讳直呼其名,对死者,当然就更不应该直呼其名了。

所以,写嵌名挽联还是谨慎为好。

民愤难平,士子们众志成城,发誓一定要将柳篯绳之以法。

光绪辛亥端午节,桂林府衙在漓江举行盛大的端午划龙舟比赛,广西巡抚应邀前来观光指导。这一天,漓江两岸丽日高照,万人攒动。广西巡抚正在观礼台上兴致勃勃地观赛,只见一艘龙舟在通过观礼台时,突然打出一副墨汁未干的对联。

上联是:「木牛何地寻来不与六乡合卯」

下联是:「竹马几时牵去免教百姓捐钱]

一开始,大家还不以为意。但仔细一想,观礼台上开始议论纷纷。

原来这是一副拆字对联。上联的第一字「木」字与联尾最后一字「卯」字,合起来即是「柳」字。同样道理,下联的第一字「竹」字与联尾的最后一字「钱」字,合起来就是「篯」字。通过拆字,该联将柳篯的姓名斩头截足,画出一副贪官嘴脸,真是笔法绝妙。

「不合卯」是全州方言,即不合「卯榫」,「格格不入」之意。

后来,广西巡抚下令桂林府衙立即查办,柳篯因贪污腐败罪被关进了大牢。

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读起来妙趣横生,因而广为流传。

这样的对联非常多,比如:

★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 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

★ 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

★ 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

★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 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有的拆字联,在一联中可以同时拆很多字。

相传在一次游山玩水的时候,乾隆皇帝出了一上联,问纪晓岚下联该如何作解。上联是:「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真妙]。

纪晓岚一时不解,但是当他看到泉边几位女子在水边玩耍,并往头上插花就明白了圣意,他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这一副对联中就拆了6个字:白和水组成泉,女和子为好,少女俩字合起来正好是妙;纪晓岚也同样用了这种方法,把岩字拆为山、石,枯字拆为木、古,柴字拆为此、木。真令人叹服。

在对联的百花园中,幽默犀利的讽刺联堪称一枝带刺的玫瑰。借助讽刺联,可以酣畅淋漓地嬉笑怒骂,或委婉含蓄地批评规劝,故常常有引人注目的效果。

人的一生有低谷和顶峰。很多人对不同地位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因为人都有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一面。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据说,清朝时有位浙江籍穷书生,幼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亲朋好友怕他来赊借,个个见到他都躲得远远的,到后来就基本上没什么来往了。书生发恨吃野菜苦读诗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进京赶考,他金榜题名,荣归故里。那些消失许久的亲友们都提着礼物来祝贺,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来凑热闹。想起从前受到的嫌弃,书生百感交集,便挥手写下对联贴在门上:

上联: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不过,有学者指出,这副对联并非清朝书生原创,而是模仿北宋宰相吕蒙正的对联,稍加改动而得。

吕蒙正在幼时过得极其艰难,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有一年除夕,家中不仅无法添置年货,连粮食都没有了,向各个亲友与邻居借,但人心凉薄,没有谁愿意赊借。饥寒交加的吕蒙正听着窗外一阵阵热闹的鞭炮声,悲愤交加,在门前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含义在于: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短短一副对联,不仅囊括了吕蒙正当时所处的窘境,而且包含对世态炎凉的控诉和自嘲。

自嘲过后还得继续生活,吕蒙正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努力,最终在太平兴国二年(977)考中状元。

金榜题名后,那些以前对他冷眼旁观的亲朋邻居们都带着财帛礼品前来巴结贺喜。吕蒙正看着这些忽然笑容可掬的人,心中五味杂陈,于是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登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今昔不同的遭际对比起来,可谓是两重天。而对于以前尝过他们白眼冷遇的作者来说,这番情景是何等的讽刺,又是何等的悲凉。

像这种讽刺对联还有不少,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贫困潦倒的人,谁敢保证若干年后不会时来运转呢?锦上添花,富贵者不屑一顾;而雪中送炭却可以使受救助者感恩铭记。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语意在劝告人们,不要看见一个人容貌丑,就对他有偏见,从而否定他的一切。但是,生活中许多人注重的是外表,对内在并不重视。就连被誉为千古一帝的乾隆皇帝,也曾以貌取人,差点错失人才。

有一个江西萍乡人,名叫刘凤诰,因小时候患过眼疾,没钱医治,导致一只眼失明。乾隆五十四年,刘凤诰在科举考试中文采出众,观点独特,获得了殿试的资格。当乾隆看到刘凤诰时,见他瞎了一只眼睛,心生犹豫,有心不录取他,但又说不出口,因为容貌难看不录取,怎么能服众呢?

乾隆眉头一皱,想让他知难而退,于是就出了一个刁钻的上联:「独眼岂可登金榜」,让他对出下联。刘凤诰不慌不忙,挥笔写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对仗极为工整,意境远超上联,甚至让乾隆自愧不如。

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自诩十全老人,怎能就此认输?他心有不甘地继续出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难度比上一副对联更大。

刘凤诰自信地给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乾隆看完哈哈大笑,被刘凤诰的文采征服,钦点他为探花。

不仅是颜值,就是穿着打扮,也会引起大部分人的不同心理。“人敬衣服,马敬鞍”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据说,有一次郑板桥到镇江的金山游玩,来到一座寺庙,想拜见一下庙里的方丈。方丈不认识郑板桥,看到他衣衫破旧,就不冷不热地说了句「坐」,然后又顺手指了指茶几上的茶杯说「茶]。

郑板桥发现禅房里挂了不少名家字画,就仔细欣赏一一点评。这令方丈心生诧异,心想这个人可能大有来头。于是,就双手合十问道:“请问先生何方人士?”,郑板桥随口回答:“扬州府兴化人士。”

“这位莫非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方丈心想,于是马上请郑板桥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敬茶!」

方丈说完,又向郑板桥身前凑了凑问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郑板桥回答:“兴化郑板桥。”

方丈连忙起身施礼:“哎呀!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先生!”说着,热情地请郑板桥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恭敬地说:「请上座!」又重新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郑板桥见这个方丈十分势利,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方丈见挽留不住郑板桥,就请他题字留念。郑板桥回想方丈对待自己的态度一变再变,就挥笔写成这样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郑板桥巧借对方言语,不加任何补充,就生动地刻画出了方丈前倨而后恭的一副势利嘴脸,不愧为大才子。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一直是男权所主导,但也出现了几位登上权力巅峰的女子,今天我们就不说别人,直接说一个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的慈禧吧。

慈禧太后统治中国长达48年,干了许多祸国殃民的坏事。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慈禧要过60岁生日。为了庆祝六十大寿,她不顾江山社稷的安危,耗资3000万两白银,为自己办盛大的宴会,并修建颐和园。当时国库空虚,慈禧不顾众人的反对,居然挪用了海军军费。就在这一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进行了割地赔款。

当时有人偷偷在城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下联: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继而社会上又传出一副对联:

上联:台湾省已归日本

下联:颐和园又搭天棚

慈禧在过七十大寿的时候,日俄两国为了争抢地盘,在中国的东北大打出手。腐败的清政府,居然表示「中立」。而慈禧不顾国土沦丧和东北同胞的死活,安坐在宝座上,得意扬扬地接受大臣们祝寿,还下旨让军机大臣和全体朝廷官员「听戏三日」。结果,辽东半岛、大连、旅顺都落入了日本之手。

为此,当时一家报社刊登了一副对联,表达对慈禧奢侈生活的不满。

上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下联: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此联笔锋犀利,气势磅礴。上联写慈禧不顾人民死活、穷奢极欲的事实。慈禧在京城内外大兴土木,修复南苑、南北海等,建造颐和园。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她仓皇出逃西安,第二年「回銮」,竟下令为她修道路、筑行宫,供她吃喝玩乐。慈禧在「庆有」,黎民膏血将「全枯]。下联写慈禧使国家的疆土日渐被列强瓜分的事实。慈禧每过一次生日,都给国家带来一次丧权失地的灾难。她五十岁日本吞并琉球;六十岁日寇又侵占台湾;现在的七十岁生日,东北又被日寇占领,慈禧若真会「万寿」,国家疆域终成「无]。

据说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号太炎)所作,也有人认为作者是近代报界先驱林白水。这副对联还有一个版本:

上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歌庆有

下联: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祝疆无

慈禧听说后,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很快,此对联就在京城流传开来,百姓无不为其拍案叫绝。

慈禧太后死后,葬礼崇隆,死后“徽号”全称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联想到西太后垂帘听政20余年(实际掌权48年),割地赔款,国势衰微,有人就满腔怨愤地作了一联:

上联: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下联: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这副对联的用语精当凝练,对仗很是讲究,痛快淋漓,人们传诵一时,清廷也无可奈何。

在古代,百姓是不敢直接骂官员的,不然很可能就被治罪了,所以人们就借助对联这样一种高级、隐晦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比起用粗鄙不堪的辱骂,以对联这种文雅的方式来讽刺、鞭挞,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宋代有个州官叫田登,欺压百姓,蛮不讲理,因自己名有个「登」,就讳言「登」字,竟连一切同音字均不许说,否则就抓进大牢。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田登下令全城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本来叫「放灯」,他偏要写成「放火」。有人因而编撰一副对联:「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此联从此成为一句成语流传至今,成为对这类酷吏的写照。

清光绪年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当时,安徽合肥人李鸿章长期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权倾一时,实如宰相。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任户部尚书,此职古称大司农。民间有人作一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以前只有当了大官,才能以其家乡的名字称呼。所以李鸿章被称为「李合肥」,翁同龢被称为「翁常熟」。此联将二人官职、籍贯和「政绩」嵌入联内,讽刺他们只顾自己的「肥」「熟」而不管世间的瘦、荒。

某任湖北黄州府知府,曾为城外的放龟亭(相传为苏东坡在黄州时所建)题有一副对联:

上联:昔日黄州如何,今日黄州如何,请君且自领略

下联:这是赤壁亦可,那是赤壁亦可,何必苦为分明

这副对联,上联写黄州的古今变化;下联说的是武昌西赤矶山与黄州西北赤鼻矶,哪个为赤壁之战故址的争论。

从对联本身的内容、形式上来讲,写得的确不错,显得知府大人胸襟开阔、博古通今、颇有见地。但是,他却是一个爱财如命,贪婪成性,断案不辨是非的贪官。于是,有名士愤愤不平,将这副对联作了改动:

上联:原告送钱若干,被告送钱若干,请君且自领略

下联:这边有理亦可,那边有理亦可,何必苦为分明

改写后的对联,辛辣地讽刺了知府不管是非曲直和百姓疾苦的本性,揭露了他贪庸、糊涂的真面目。

在旧中国,到处可见为地方官吏歌功颂德的所谓「德政碑]。民国三十六年,四川温江崇庆一带大旱,百姓农田颗粒无收。当时新任县长叶春杰,勾结商号,牟取暴利,并枪杀无辜。后来,天降暴雨,淹没农田二十万亩,淹死民众千余人。叶春杰又趁火打劫,鲸吞赈济黄谷三千多石。对此,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忽然有一天,在崇庆与温江两县交界处的养马场,竖起一块引人注目的「劣政碑]。碑上刻有三个醒目的大字:「劣政碑」,右上方刻了三个小方块:ooo,暗示应该填写上「叶春杰」三字。左右配以对联:「早去三朝天有眼;迟走几日地无皮]。横批:「民之继母]。崇庆解放后,叶春杰被捕,在天庆寺旁被正法。

类似骂贪官污吏的对联还有很多很多,毕竟,旧社会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而人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在这种情况下,清官可谓九牛一毛。而在健全的民主、法制社会,人们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就不需要再用对联暗讽官员宣泄情绪了。

枯燥乏味的数字,经文人之手,嵌入对联之中,可以组成构思新奇和令人叫绝的数字联。我们在欣赏这些对联时,既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可以提高文学修养,别有一番趣味。

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吕蒙正所创作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就是一副巧嵌数字又兼用隐字法的趣联。

蒲松龄也用隐字法写过一副数字联。

相传有一个贪官,建造了一座功德牌坊,要请当时鼎鼎有名的蒲松龄来题一副对联。其人姓王,在家中排行第八,为人阴险狡诈,横行霸道,乡人们暗地里都叫他王八,于是蒲松龄就写了如下这副对联: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

那人看了,非常喜欢,就刻在了功德牌坊大门口。有人仔细一琢磨,发现了端倪,原来上联少了一个八,就是忘记了「八」,「忘八」谐音「王八」,暗骂他为王八;下联礼义廉耻,少了一个「耻」,说他无耻。

不要小看了数字联,那些数字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恰如其分地嵌入对联中,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有的数字联几百年才有人对出。

据传明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有一个年轻才俊,叫罗洪先。他22岁就考中了举人,仅仅过了三年,就成为嘉靖八年的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可是当时的明世宗嘉靖非常迷恋修道长生,朝野上下腐败而混乱,罗洪先非常看不惯这种风气,几年后就辞职回家了。回家的途中经过一段水道,需要乘船渡过,同船还有几位饱学之士,大家为了打发旅途的无聊时光,就吟诗作对取乐。

这时船夫插了一句话:“罗状元,我这里有一个上联,一直难以想到下联,不知能否请教一下?”,罗洪先想:一个普通的船夫,能出什么妙联?于是让船夫尽管说。船夫满怀诚意地说出上联: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这是数字串起来的上联,把数字从一到十都说了一遍,非常巧妙。

听了船夫出的上联后,罗洪先傻眼了,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所措,直到下船时大家都没对出下联来。

当朝状元,竟然没有对出一个船夫的上联。罗洪先很不甘心,之后一有时间就思考怎么对,但是直到去世也没有成功。

直到四百年后,广东佛山市有个叫李戎翎的老装修工,给出了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能对上这绝对,并非李戎翎凭空想出来的。他本是个对联爱好者,有空就喜欢读点儿唐诗宋词,写几副对联自娱自乐。有一天他无意间在一本书中看到了这半句「绝对」,冥思苦想很多天也没能对出合适的下联,后来就慢慢淡忘了此事。

1959年6月,李戎翎因为装修的需要,他托朋友到十里外的农村找一段叫「九里香」的木材,那个人乘坐8765号拖轮,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找到了「九里香」并运回了佛山。朋友告诉李戎翎,「九里香」木材非常难得,三四年前他帮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没想到这次只用两天就找到了。

听了朋友的话后,李戎翎突然来了灵感,他把寻找木材的事情与四百年前的「绝对」联系起来,终于对出了下联。

这世上有很多人像是天生喜欢抬杠似的,不分场合就开怼,想让对方出丑,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这就免不了有一番唇枪舌剑了。由此,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斗嘴的趣联。

众所周知,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生得黝黑,不怎么好看。据传,一日诸葛亮在东吴与周瑜、鲁肃三人共饮,席间周瑜想戏弄诸葛亮一番,于是就说:“我这里有一副上联,请孔明兄赐教下联。”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

周瑜说出上联:

「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注:古汉语「瞅」的写法为: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

诸葛亮微微一笑,对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二乔指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小乔,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了,差点气个半死,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

在对联高手榜中,明代文学家解缙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有神童之称,五岁读诗过目不忘,七岁便能作文,十二岁的时候已经将四书五经融会贯通了。

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便请了几个权臣显贵,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刚入席,一权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出一上联:「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权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蛤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喝闷酒。

又一高官不服,出了一个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上联很巧妙地把事情拟人化,「对锯」与「对句」谐音,暗指解缙年少如同小猴子,怎么敢与我们这些元老对对子呢?出完上联,那人还阴阳怪气地笑了。解缙不甘示弱,稍加思索,便给出了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下联同样把事情拟人化,「出蹄」与「出题」谐音。可谓完美的回击。

李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不凡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大。尚书奈何不得,只好闭口不再说话。

锦衣卫头目纪纲想挖苦解缙个子矮小,又怕只说出上联被解缙的下联反击,就干脆说了一副完整的对联:「塘里水鸭,嘴扁脚短叫呷呷;洞中乌龟,颈长壳硬矮趴趴」

聪明的解缙哪能不知道是在说他自己呢?于是就回应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在暗示纪纲狗仗人势,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是靠着溜须拍马才坐到了今天的位置。

解缙真有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风。所以说啊,不要惹急了厉害的文人,文人在一起本该可以好好相处的,可总有些人自以为是,想贬低别人表现一下自己的才能,结果往往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对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不乏趣味无穷的叠字格对联,特别引人注目。叠字也叫「重言」,是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在创作对联时,把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联。

民国时期的爱国学者黄文中,是一代楹联大家,他曾为西湖景观题写了多副名联,其中一副叠字联非常出名。上联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下联是:「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上联从空间落墨,写西湖常景,山明水秀,无处不美;下联取义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时间着笔,评西湖变化,晴好雨奇,无时不佳,确实可称为情景并茂、表里皆美的叠字佳对,于沪杭间广为流传。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节奏感强。请看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联: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全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

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很广泛,叠字联也相当常见。我们再看几副。

★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十分

★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在叠字联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格式,就是一个字连续叠用三次或三次以上,如: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这是济南趵突泉的对联,上联4个「飘」字,下联4个「冒」字,将泉水喷涌、流动的情态描绘得如在目前,给人以动感。

有的叠字联是巧用多音字创作的,比如山海关孟姜女庙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初看此联,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该怎么读。其实只要我们明白了通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再配合合理的断句,就能读出很多不同的读法。

在对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现,为叠字联;而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使用多次,称为复字联。

明太祖朱元璋不但是一个出色的封建帝王,也是一个出口成章的文人,他的对联尤其写得好。他用复字联形式为金陵秦淮河题过一副对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清代吴敬梓为勉励自己在学术上自强不息,题写了这样一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南京燕子矶有一副对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上联连用五个「声」字,下联连用五个「色」字,表现了燕子矶的幽静与辽阔。「声声自在」写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完美。「色色皆空」则反映出作者超脱尘世的遐想。

可以看出,采用复字形式,能有效地突出某种感情,在声律上也能形成一种有节奏的音乐美。

回文联也有重复的字眼,但是回文联有它独有的特点,就是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比如:

★ 水连天天连水|楼望海海望楼

★ 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 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

★ 海上飞燕飞上海|江内行船行内江

★ 脸映桃红桃映脸|风摇柳绿柳摇风

★ 贵阳晴天少天晴阳贵|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可以看出,这类对联的上下联正读、倒读同为一联,字、义完全相同。

有些对联既是叠字联,同时也是回文联。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副对联,就可以倒读。

还有一副很有名的回文联,据说与乾隆和纪晓岚这对君臣有关:「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原本这是两副对联,第一副是乾隆想到的,意思是: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没想到在那里居然像天上来客一般悠游快活。乾隆甚是得意,于是就把它整体当成一个上联,来征集下联,要求下联后段五字,必须是前段五字的颠倒,还必须语意通顺,句子完整,平仄协调。

最后,还是纪晓岚想到了下联,就是:「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意思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庙里的佛像大得超过了人。这个对联十分工整,当时乾隆和众臣拍手称绝,无不佩服。

添字联,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对联的前面或后面添字,或使意涵更丰富,或改变意义,赋予新的功能。这种变体联在内容和意境上与原联有极大反差,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以说情趣无限。因为有情趣,所以有故事。

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享有极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在当时,对联还没有完善,不过也已经初露端倪,过年时很多人家都要贴春联。相传,有一年腊月,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他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让家人贴于门口。不料因他的字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出高价也很难买到,所以此联刚一贴出,就被人趁夜揭走了。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他并没有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谁知天亮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眼看即将除夕,王羲之既不愿得罪左邻右舍,又不想再浪费笔墨了,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饱蘸浓墨,又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张贴于门上。这上联是简单的四个字「福无双至」,下联同样是四个字「祸不单行]。这一回果然没人再揭,大过年的,这样的对联多晦气!

初一黎明,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上下联的后面又分别补了一截贴上。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此联对仗工整,构思巧妙,语言充满悬念和戏剧性,极具艺术效果。

无独有偶,明代文学家解缙也写过不少添字联。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有一年临近过年,他在后门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面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非常符合事实。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后来解缙做了官,有一次去一个乡绅家收税。乡绅的女儿听说解缙要来,想要为难他,于是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看他如何化解。解缙到了乡绅家门口,看到门上的对联,微微一笑,在上下对联后面各添了三个字。对联变成了:「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围观百姓一看,啧啧称妙。乡绅一家也不敢为难解缙了,赶紧将他请进了屋。

汉语言可谓博大精深,有时只加一个字,前后对联意思就有巨大的差别。

从前有个年轻人,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不久便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都没有了。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写了一副对联粉饰自己:「行节俭事,过淡泊年」。一位知他底细的邻居,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好心的邻居又送去一些年货。这个年轻人看着年货,读罢添字联,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与教育,下定决心,从此不再乱花钱了。

添字联所添的字数能不能超过原对联的字数呢?这并没有限制,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清朝时山东莱阳有一个县官,贪婪无比,对百姓敲骨吸髓,作风恶劣,当地百姓对他极其痛恨。但就是这样一个贪官,在表面上却还要装模作样,过春节时自撰一联贴在门上:

上联:爱民若子

下联:执法如山

后来,不知哪位民间高手,某天趁着月黑风高,偷偷在原联的底下各加了几个字,就变成这个样子:

上联: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下联: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这副添字联,撕掉了贪官「廉明清正」的假面具,揭露了贪官污吏的狰狞面目,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3370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