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现在网上流行出对对联,可有些人随便字几个字就认为是对联,你怎么看?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5 10:17:59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下联 网友 网上 平仄 其他

优质回答:

对联在网上很火热,参入的网友也很多,但要按韵律`平仄的格式说出联和对联的都存在很多的不妥之处,技巧上就更多了,但不能对此抱有成见,因为每个人的文化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对出的联也就存在不足之处。总之,参入进来能出联能对联这是好的现象,说明人们对文化的渴求和对这样一个平台的支持与热爱。

我也参入了这个平台,也对了不少的联,但按韵律平仄技巧来看,别说有对的,就连符合平仄的要求也很少,但我是认真的,虽然对的不好,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对对联的许多知识和技巧。

其他网友观点

严格地讲写诗答对是很严肃和很讲究的,没有相当的文学功底是难以胜任的。

今日头条确有不少诗友具备这方面的才能,提写出了不少好的诗句和对联,但也有部分条友重在参与,或许功底不够(自己也属此派)深厚,些许未能倾力而作,总有些差强人意、美中不足,不求点赞,只求自乐,只要不是低级趣味,都无可厚非。

今日头条至所以这样火且久胜不衰,其根本在于接地气,根植民间,请条友们不要太苛刻,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兴在其中,乐在其中。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现在网上流行出对对联可谓是百花齐放,可喜可贺,实现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愿望。"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谙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联字数可多可少,不应局限于五律句,七律句。写诗不应局限于写律诗、绝句。写形式多样,不拘古代平仄,与时俱进,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实际,语言规范且通俗易懂的大众作品,应该大力提倡,不能以平仄为标尺说东道西。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悟空邀请回答!

问题问得很好,笔者乐意回答!看似问题问得简单,可真要回答清楚或回答完整就不那么简单了。提到对联,那就先要简述一下与对联相关的知识才行。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约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人们用以悬挂门上避邪的桃符。至北宋时期,我国民间已有在新年悬挂对联(后称“春联”)的习惯。对联盛行于明朝,鼎盛在清朝并发展成为我国的一种独特而又实用的文学体裁。汉语言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的特点,是对联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只有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才能造就出对联的形式、内容和结构的巧妙,产生了许多饶有趣味的对联。而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无法作出对联的。

对联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形式上,要按一定的音节、韵律和声调的要求(通称“格律”);内容上,要用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充满的情感,高度集中地表现出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画面(通称“意境”)。对联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文字艺术形式,且历经上千年不衰,正是因为对联本身具有文辞讲究、音调和谐、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等特点所决定的,已为大众喜闻乐见。随着现代汉语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对联的广泛应用,对联的类型也日益增多。如:励志类对联、贺喜类对联、嫁娶类对联、乔迁类对联、行业类对联、祝寿类对联、吊唁类对联等等。各类对联均可谓家喻户晓,雅俗共赏,已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和艺术享受。

对联还有其基本要求:一是字数相当,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二是词性相当,即上、下联在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三是结构相称,即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四是节奏相应,即上、下联语音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五是平仄相谐,即上、下联文字的音调平仄声交替使用,让人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音调美感。通常规则是上联仄声起头,仄声收尾;下联平声起头,平声收尾。上、下联每个相对应的词调为平、仄声相反。但平、仄相反的惯例并不是绝对的,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等情况时,平、仄关系是可以变通的;六是内容相关,即上、下联所涉的内容要有所关联,事理、情理和心理均要互相照应。……

回到问题,笔者以为,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大数据时代,《今日头条》系统创办了《悟空问答》平台的“对对联”栏目,确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不仅能让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的对联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而且也让大众参与这一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有了广阔的空间。就网上对联这一块来说,参与的成员大致为三种人:一是颇有对联知识,并特别爱好对联且具有一定对联功底的;二是属于半吊子,只懂对联知识其一,不懂其二的;三是完全不懂对联知识,只图借此消遣、解闷或开心的。虽然大家嘴上谁都在说参与对联的目的是图娱乐的,但事实上也不尽然。每个人在网上对对联的表现,其实都是以其文如其人;以其评如其品的。在笔者看来,大家积极参与对联这项文化活动,其精神和勇气可嘉!即便不懂对联,也不等于不可以参与,问题是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参与?倘若自己本身就不懂对联,或本来就是对联的半吊子,却又自以为是,毫不谦虚,甚至装腔作势,喜人称师,那就真的不受人待见了!我们不妨去看看一些人所对的联词,粗俗、低级甚至下流,一些人所谓的评论明的是在打情骂俏,早已经超出了“俗”的范畴,难道仍可借口说是因为“不懂对联”或是“为了娱乐”作托辞么?

网上对联常见的不快就是两种形式:一是半吊子出错联题或错对对联,别人提不得任何善意的意见,更听不进别人正确的意见,我行我素,只喜爱别人称其一声老师。否则,就把别人当“喷子”对待。自己出联题,随后自己也去对了,结果是悬殊太大,不是让人质疑其上联,就是让人质疑其下联,简直不相信一副对联均是其同一人所作;二是半吊子自己真正对对联的水平并不高,佳作没有,网上展示排列的顺序清晰可见。可这些人却总是爱拿平、仄来唬人,把平、仄弄成玄乎神秘,而自己却又没有拿得出手的示范“联对”。更谈不上如何诚恳的去指导或帮助别人,除了讥笑便是讽刺,网友们称之为“喷子”。如前所说,平、仄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情形可以具体变通。再说弄懂平、仄也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事情。不懂平仄的网友们只要知道,按照现代汉语汉字所标的四个声调符号:前两个符号(āá)下的字为平声,后两个符号(ǎà)下的字为仄声就行了。呵呵,说实话,常见在网上大炫平、仄的那些人,还真没见过他们有多少像模像样的佳作在网上示人哦!

诚然,笔者也是对联的半吊子,可笔者却愿意虚心去向一些对联的行家里手学习,与真正爱对联、学对联的网友们互学互帮共勉,使得自己能在对联的知识和技巧上不断提高和进步!最后,笔者还要衷心的感谢《今日头条》系统和《悟空问答》平台,给了我们如此学习和娱乐为一体的机会,从内心来说非常珍惜她!同时,笔者也坚信,随着系统和平台的日趋完善,《悟空问答》平台以及“对对联”栏目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火!

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每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同样的事不同的见能。今日头条,必定是大众平台。人人都可以注册的。原先出联人少,对的人也少,最近出联人多,参于作对的人也特别多了。都里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来作对下联,多半是自乐,玩玩。不能以点赞的多少决定此对联是佳联,见过一个友对的下联和上联有重字,点赞高达八十几人,还有一位上下联重字在同一位置,点赞也好几十人呢,真是高手在民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个人认为,要么根据上联诗意,直接对,要么联,要么反对。总之,以兴趣快乐为目的。网络里没油又没盐,惹的才子把词联,不管平仄是否对,开心为主乐呵呵。

其他网友观点

有这个平台就好:重在于参与。

我平时没有学习的环境和平台;真想借此之机向个位老师和诗友学习,增添学识,丰富自己内涵。能真正丰富国学五千年文化的根基和发扬光大。我认为有些师(诗)友的意见我们应认真的思考:他们是为真纯文化的负责:也是对大家的鞭策!谢谢了!

其他网友观点

网络文学,本来就是人民文学,群众文学。她不是专业的创作人员写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随手写的作品。你要求那么高,干什么?

在网上,在头条上,各类文章铺天盖地。经常有人出对联,要大家对。有的是出的上联,对下联;有的是出的下联,要对上联。还经常有的人声称是出的“绝对”,“古对”,“幽默对”,“爱情对”,“文字游戏对”。对联,老实讲,就是文字游戏。一个游戏,你们那么当真干什么?况且网上游戏,又不用花钱,又不负什么责任,又不怕谁笑话,想对,就对呗!

古时的对联,确实很讲究。要讲文字优美,有意境,对仗工整,特别是还要有“平仄”之分。而对上“平仄”,现在大部分人都不会。有人的“对联”连文字都不工整,不压韵,连诗都算不上,更不要说内容好了。但她们的热情很高,喜欢参与,我看,也是好事,慢慢学习吧!

其他网友观点

出联者,多出泛泛之句,对句者,常见起哄之人。不严谨对待事情是普遍的问题。

其他网友观点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一重要组成部,诗,词,歌,赋,联。网络上流行说明联文化的广泛性和普及程度,就对联的专业性而言,不是随便出一句话就能成为对联的,仍必须遵循联律规则的。当然现代社会每个人工作都很忙碌,偶有闲暇出句话,抒发一下情感,征求联句(或许非真正意义上的出句),也是未偿不可的,遵循其娱乐性,大可不必拿专业眼光去讥讽和嘲笑。毕竟不是楹联专业栏目,所以宽之以其娱乐,如果想了解对联的专业知识,可到头条对联栏去观摩和学习。

其他网友观点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老八板工对。小捣蛋打诨。楞头青秀嫩,半瓶醋犯酸。头条是大众平台,不是楹联讲习所,不要要求大家一致。对则对,玩则玩,只要大家高兴就好。

本文标题:

现在网上流行出对对联,可有些人随便字几个字就认为是对联,你怎么看?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3465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