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对联-王羲之写对联的典故和故事,古往今来有哪些春联的故事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5 10:37:29 人气:0 加入收藏 标签:春联 对联 春节 除夕 一年 不单

春联故事

王羲之夜贴对联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偷地揭走了。临除夕,王羲之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春联的故事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纪晓岚笑释题联

有一年春节,纪晓岚回家乡探亲,左邻右舍少不了过来探望。出于礼尚往来,纪晓岚也到各家去串门。

在一位邻居家,主人和他的三个儿子热情地接待了纪晓岚。过了一会儿,主人看纪晓岚要走,忙拦住他说:“纪大学士才华横溢,如果您能给我家题写一副春联,定能让寒舍蓬荜生辉。”

纪晓岚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认真思索了一下,便根据这家人的职业,提笔写下了一副春联:

惊天动地门户

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先斩后做

主人如获至宝,赶紧把春联贴在门前,让人们观赏。

俗话说,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人(仁)都有。有人偏偏看出了这副春联里有大逆不道的内容,便秘密地汇报给了乾隆皇帝。

乾隆听说纪晓岚在老家题写春联,欺君犯上,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命人传纪晓岚进宫,让他把这件事情说清楚。纪晓岚听说皇帝为这副对联传他,便哈哈大笑起来。

乾隆不解地问:“到底有没有这件事?”

纪晓岚说:“回陛下,没错,春联是我写的。不过,我写的句句是实,没有半点儿欺君的意思。”

乾隆越发不明白了,让纪晓岚赶快解释清楚。

纪晓岚说:“这家主人有三个儿子,长子以卖爆竹为生,所以说,他家是‘惊天动地门户’;次子在集市上负责卖粮时数斗,每天都要‘一斗、二斗’地数,所以叫‘数一数二人家’。他家老三是卖烧鸡的,自然要‘先斩后做’啦。”

乾隆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不但没有治纪晓岚的罪,反而一个劲儿地夸奖他有才。

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2、巧借春联度过年关  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一副春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  而另位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门上春联为:  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  这副对联还配了“看刀子”的横批。“看刀子”三字用得好,万一逼得无路可走,不是自杀,就是杀人。按旧时代的惯例,春联一贴出,讨债的就不能再要账了,只能把债务推到下一年。  3、两副奇特的春联  综观千百年来,人们写春联,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与此相反内容的奇特春联。  清代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名范文甫,他就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贴在自家大门上,曰: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另一副贴在自己卧室门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这位老中医,在除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的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态,虔诚地去祝愿别人的“常健”,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4、巧写春联“讨”来年货  明朝时候,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人们都称呼他为徐五。他家一贫如洗,四壁悬空,凄冷之清,难于言状。但他很有文才,深得乡里称赞。  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他面对穷困生活,徐英发出了感慨,写出一副绝妙对联,一大早就贴到房门上。那对联是: 鼠因粮尽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议论纷纷,同情的人们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  5、九九迎春联  我国有数九的风俗,从冬至日算起,每过九天算一个“九”,算到八十一天,称为九九,到时,九九寒尽,春暖花开。有个农民创作一副“九体”对联: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上下联各九字,每字皆九划。把这对联写成空心字,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即八十一天,“九”已尽了,已到花红柳绿、春光明媚的时候了。

你好: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笑饥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另一种说法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中和,后人名曰碰培返“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贴对联的故事: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据传说,因为他的字很好,磨指所以每年春节将近,他所写的春联刚贴到家门上,第二天就不见了,因为会有人趁夜里偷偷摘走,贴在自家门上。如此者再三,王羲之为免遭偷窃,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命人挂在门外,这下真没人敢偷了。等迟游碧到除夕晚上,王羲之又写了几个字,分别续在这幅对联上,即: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幅对联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前半句的不祥码举都被后半句的吉祥所淹没,祸去福来更显吉利。本来说福无双至,但今朝都到了;祸不单行,是说坏事都是几件同时来,但是昨天夜里所有坏事都过去了,即使再严重的祸事,都已随昨夜的风雨烟消云散了。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13466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