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对联的合掌与隔景
任何一种体裁都有其规则,遵守规则才能玩得合理,玩得舒畅。
对联的规则,林林总总,总括起来无非两个字“对”和“联”。前者
管形式上的规则
-
要“对仗”;后者管意义上的规则
-
要“联”,要和
上句有联系。
望坡居士(李景新教授)对第一期《一联诗梦》,提出了指导性
建议:“上联出来,对下联的人要考虑与上联意思的和谐,尽量不要
东一锄头西一棒。随便拿来一个句子,可能格律上说得过去,但是放
到一起作为一副对联看时,就不像了。这一点要十分注意。”说的也
就是上下联在遵守“联”的规则上要注意。
究竟怎么来“联”,“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偏误呢?
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第六条有这样的规定:“语意
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这就是对“联”
的具体要求。在这个要求上,初学者容易犯的偏误就是“隔意”与
“合掌”。
我们做一个比方,上下联好比在一个“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
的“平行线”。我们知道,“平行”就一定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下联
的意境、主题必须在上联确定的“平面内”,不然就是所谓的“东一
榔头西一棒子”,用个当下网络论坛中的术语就叫做
-
“隔”;再者,
平行线毕竟是两条不同的永不相交、不相连接的直线,下联意思和上
联意思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了,那就等于是一条直线了,还怎么是平
行线呢?这就叫
-
“合掌。
“隔”这个概念也许最早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吧,王国维先生
的话是这么说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
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王先生的这话,只是举例,没有给“隔”下定义,而且比较抽象。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