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关于长城的诗-古诗文关于长城的诗

作者:句子 来源:网络 日期:2024/4/17 12:55:59 人气:0 加入收藏 标签:长城 历史 最后 作者

古诗文关于长城的诗

长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古诗文都表达了人们对长城的敬意和热爱。以下是一些古代诗人在诗篇中对长城的描述。

《山行》七律·其五

作者:杜甫

五月五日天气晴,山东嵩山少游客。

云峰数点向人峰,羊麦苍翠间晚翠。

功勋尽世无人报,故老相逢尽日醉。

长安遗少泪沾巾,不知今年何处会。

杜甫的《山行》到了第五首,写到山东嵩山少游客,难免想到长城。诗中描写了嵩山的峰峦和云雾,以及清晨时还未来游客的景象。诗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长安遗少泪沾巾的悲痛之情,反映了长城上曾经守卫的英雄们的遭遇,以及杜甫自己对历史的悲悯之情。

《长城》

作者:辛弃疾

垂老千秋为谁开,英雄光彩胜新垓。

天地玄黄风雷色,城头壮气胜图画。

三边重防万里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唯行胜地不自欺,哪怕明朝有哪怕。

辛弃疾的《长城》是一首叙事性的诗,对长城的辉煌历史进行回顾。诗中以天地的玄黄、风雷色来描绘长城的气势,引出了“三边重防万里垒”的诗句,强调长城在保卫边疆方面的重要地位。而在最后一句“哪怕明朝有哪怕”,辛弃疾的爱国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登长城》

作者:王安石

戍楼西望烟尘黑,近来古路不可征。

惟有登高处,明月潭底水相平。

这首苍凉悲壮的诗《登长城》描绘了长城上的无尽荒凉与守卫军人的孤寂。王安石以极短的文字将长城上雾霾弥漫的壮丽气势展现出来,与辛弃疾的诗不同,王安石的诗是从反观近来古路不可征,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失望之情。最后一句以明月潭底水相平的景象来概括中国人沉得住气、敢于任重道远的精神风貌。

《八阵图》

作者:曹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固河北之老壮儿,忠义事之纷纷。

荃不解兮鱼沉,温故而知新。

曹操的《八阵图》是一首咏史诗,歌颂了汉朝将军韩信闻八阵行之后,在长城的抵抗最终挫败了敌人。诗中把长城和八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描写了不同年代和性质的固守者。通过庄严、肃穆、凝重、奋发和慷慨激昂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固守者的忠勇、荡气回肠的精神、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情;歌颂了长城和中国军人的英勇与军紫金奖威;弘扬了抗外、救亡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的总结

长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而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这些古代诗人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了长城的气势和不朽的荣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些诗篇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并为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22586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