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为什么押韵的句子听起来特别舒服?

作者:句子 来源:原创 日期:2021/9/16 21:31:10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诗歌 韵律 实验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古诗词,尤其是格律标新立异的韵律诗,即使我们不明白诗词背后的含义,那些优美的韵律读起来也会让你的牙齿香喷喷的。

押韵一般是指安排韵律,使韵母中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有规律地反复出现,以达到和谐圆润的声音。一般来说,有头韵和尾韵。在汉语中,多使用尾韵。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难辞,东风无力。

当蚕到达死丝时,蜡炬变成灰色,眼泪开始变干。

小景,却是忧伤变了,夜阴应该感觉到月光冰凉。

去彭山的路不多,青鸟勤快的四处张望。

每个句子的末尾都有一个常见的押韵“an”。跟着韵律指南,你会忍不住想读完这首韵诗。大声朗读,这首诗仿佛瞬间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朗读的乐趣油然而生。

流行歌词的节奏也有类似的效果。比如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的歌词:“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我和你一起避雨的屋檐”,也是“一”韵,将爱的微妙意境渲染得恰到好处,听起来特别美好和舒服。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押韵的句子会让我们有一种舒适的体验?

押韵降低信息处理的陌生感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韵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分块策略——分块就是将一些零散的信息加工成小块的整体,便于记忆。诗尾韵将内容和声音联系起来,让我们用声音来记忆句子,减少文字信息的陌生感,降低认知难度,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认知神经科学将大脑处理信息的难度称为“处理流畅度”,巧妙的押韵是提高处理流畅度的好方法。

比如上面提到的“Untitled”中,“an”出现在第一句的末尾,后面的句子类似随着音节的出现,这种重复韵律所形成的“熟悉感”,使得信息处理过程变得更加容易,而不会消耗过多的认知资源。

不难理解为什么儿歌和启蒙诗总是这么押韵,因为巧妙的押韵会让它们朗朗上口,提高记忆和学习的效果。

加工流畅带来审美愉悦

加工流畅性理论认为,大脑对外部信息加工的流畅性也会影响我们的审美体验。

在认知神经科学中,有一个较新的分支学科叫神经美学,它是一门实验科学,主要通过神经科学的方法,结合神经心理学和美学,探索艺术和音乐为什么起作用等等可以让我们有愉快的体验。

ChristianObermeier,认知神经科学家,在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工作。2013年,他系统地研究了诗歌的韵律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在实验中,科学家们让被试仔细聆听精心设计的诗歌,然后让他们从多个维度对诗歌进行量化,比如对诗歌的偏好程度、他们所体验到的愉悦程度等。经过统计分析,他们发现,与不押韵的人相比,人们情不自禁地更喜欢押韵的诗歌,更能从诗歌的押韵中感受到愉悦。

为了进一步证实实验结果,2016年他们又设计了一个类似的实验。最终,他们不仅能够重复3年前的主要实验结论,而且发现韵律对人们对诗歌的偏好和愉悦感受的影响与诗歌本身的长度和节奏无关。也就是说,只要押韵,就会让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也许你觉得这些科目的个人感受太主观了。为此,Christian还引入了一种更客观的实验检测方法——事件相关电位(ERP)。通过ERP实验,他们发现,与非押韵诗相比,参与者的特定大脑区域对押韵诗的电刺激反应较弱,也就是说,押韵诗不太“耗脑”。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韵律可以借助音韵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转化为和谐的声音信息。这种美让我们的大脑进入一种舒适的状态,沉浸其中,享受其中。

押韵可以增加语言表达和交流效果

美国传播学家WalterJ.Ong写了一本名为《SpokenLanguageandWrittenCulture》的书,重点讲述了“Spokenlanguag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安静”。他在书中说,口语??是人类在文字出现之前储存知识、记忆知识、传递知识的主要容器。每次我们使用单词、句子或符号时,我们都在创建一个信息容器。

WalterWeng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对口语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也就是说,叮当声可以绕过人们的心理防线,直接进入人们的脑海。

例如,“饭后走一百步,活到九十九岁”。当你第一次听到这样简洁押韵的句子时,你是怀疑它是假的,还是不会忘记并相信它?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有时间质疑之前不假思索、毫不费力地把它写下来。

为什么叮当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这是因为,第一,文字朗朗上口的语气,容易让人忽略文字内容的逻辑问题,简单地将前后事物联系起来;其次,押韵的短语特别容易记住,再听一遍。能牢牢记住;第三,叮当特别容易传播,一句话重复很多,人们更容易加深认知,熟悉感会更愉快。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妨用一些童谣或俚语来让我们的文字和语言更具表现力,接触更多的人。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352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