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句子 来源:原创 日期:2021/10/4 21:31:25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杜牧 八十 多少

这首诗写于公元833年杜牧拜访淮南节都大使牛僧儒的途中。杜牧被牛僧儒推荐为晋升官,后来成为了解都府负责公文交流的秘书。这首《江南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杜牧《扬州十年梦》的诗意开端。

尤其是“南朝四百八十庙,雾里雨中多少楼”的结局,讴歌了过去。诗人将庄严肃穆的南朝古刹笼罩在江南烟雨蒙蒙之中,传达出一种静谧深邃的美感。在雾霭和雨水的笼罩下,这种穿越历史的沧桑感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

清代,大士范曾评论:“‘四百八十庙’,无景无结,包罗万象,妙语连珠。”所以,“南朝四百八十座庙宇,有多少楼台云烟。” 《钟》不是单纯的歌颂江南春色的作品,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要想充分领会“南朝四百八十庙,多少楼宇在烟雨中”的深刻内涵,必须掌握以下相关历史背景:

首先,“南朝四百八十庙”始于梁武帝四次“献身入庙”。

梁武帝萧炎作为南北朝梁朝的开国元勋,一直是后世相传的高明武士,也以沉迷佛法而闻名于古今。梁武帝为皈依佛门,曾四次“舍身入庙”,不仅修行遵守清规戒律,还颁布了“酒肉刑”来约束僧人。

在梁武帝的崇敬下,佛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郭祖深曾云:“京城佛寺五百余座,十分贫寒,富丽堂皇。僧尼十万余人,财源滚滚,所在县城难以形容。”据后人统计,南朝和梁朝的佛寺数量达到顶峰。多达 2,846 个。

梁武帝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其不良后果远不止是劳民伤财,甚至达到了害国害民的悲惨境地。杜牧在他的散文《杭州新南阁的故事》中指出梁武帝“舍身为僧奴,饿死不闻不悟”。

事实上,正是因为梁武帝不问政事,一心修佛,导致公元548年爆发了“后经之乱”。被囚禁在建康台城后,年迈的萧炎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愤怒。他卧床不起,于公元 549 年去世。足以见杜牧的“四百八十庙”兴衰之感。

二、“雾里雨里多少楼”,感觉是晚唐皇帝用佛法误导了国家。

杜牧作为晚唐的代表诗人,见证了唐朝的逐渐衰落。不仅是宦官垄断权力和割据政权,还有皇帝对佛教的痴迷。从唐显宗开始,到唐木宗、唐敬宗、文宗皇帝,佛教成为他们寻求长寿的寄托之地。

由于对佛祖的不断虔诚,以韩愈、杜牧为代表的封建知识分子对民族运动的衰落充满了担忧。唐显宗时期,韩愈因“告佛骨桌”差点丧命。杜牧后来在《杭州新南阁》中用唐武宗的话指出:“佛虽贫我世”。

我从唐文宗时期就发现了“我的人特别困在佛中”,直到唐武宗才开始大肆破坏佛。从《杭州新南阁》可以看出,杜牧反对这种佛教误导国家的荒唐行为,支持唐武宗“拆庙建南阁”的行动。

所以,当杜牧写下这首《江南春》时,他就已经看穿了皇帝对佛教的误解的本质。从“世间拆除寺院4600多座,归还僧尼26万”可以看出,杜牧的“四百八十座寺庙”一点也不为过。不及时。

我在这首古诗中表达的意境是相当凄凉的。我的理解是,南朝有数百座宫殿。多少年的侵蚀,现在还能看到多少,表达作者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此诗作于唐朝末年。这是对国家学究和无能的隐喻。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可怜希望

南朝有那么多的庙宇和亭台楼阁,又有多少消失在雨中呢,这首诗想表达的,就是表达对世事变迁和事情不对劲的感受。

由于佛教盛行,现在无数的寺庙都笼罩在雾霭中,似乎在写江南也表达了他对朝代更迭的无奈。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453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