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秋分的由来及历史传说

作者:句子 来源:http://www.baidu.com/ 日期:2021/11/23 22:25:57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春分 这一 习俗 节气 风筝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节气,是秋季的第四节气。秋分时气候凉爽,早晚温差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分的由来和历史传说。欢迎阅读和分享,以供参考。

秋分历史传说

秋分曾经是一个传统的“月亮节”。古时有“春日秋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源于传统的“中秋节”。据考证,原定的“凡间节”定于“秋分”这一天,但由于这天每年都在农历八月不同,所以可能没有满月。但是没有月亮的祭祀是一种可怕的景象。因此,后来的“介月节”由“秋分”调整为中秋节。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夏至地祭、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它位于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北京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地方。《礼记》载:“君之春为日,秋为月。日为朝,夕为夕。”这里的月夕夜,是指晚上祭祀月亮。这种习俗不仅为宫廷和上层贵族所实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节气的由来

每年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是古人建立的最早的节气。《春秋繁录·阴阳分上下章》云:“秋分阴阳相伴,昼夜寒热。”“秋分”的意思有两层意思:

立夏、立秋、立冬是四个季节,四个季节开始划分。

第二个是此时的24小时昼夜平均值,各为12小时。这一天与“秋分”相同。在“秋分”这一天,阳光几乎照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之后,阳光直射偏南,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节气的习俗

1.月祭

古代有春分祭日和秋分祭月的习俗。中秋节又称中秋节秋节是在秋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夏至地祭、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它位于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北京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地方。《礼记》载:“君之春为日,秋为月。日为朝,夕为夕。”这里的月夕夜,是指晚上祭祀月亮。这种习俗不仅为宫廷和上层贵族所实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影响到民间。

2.立蛋

“秋分到了,鸡蛋漂亮”。像“春分”一样,每年“秋分”到来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会在这一天举办趣味游戏或“竖蛋”比赛。据史料记载,4000多年前,中国有在“春分”上“放鸡蛋”的传统,以庆祝春天的到来。玩法简单易上手:选择一个四五天大的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竖立在桌子上。“春分”活动不仅在“春分”期间进行,在“秋分”季节也很受欢迎。“‘竖蛋’的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和生育的敬畏和尊重。”

之所以鸡蛋在“春分”和“秋分”这天更容易站立,是因为“春分”和“秋分”。“这一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点的日子。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的力,有利于“垂直鸡蛋”.”中秋不冷不热,舒适,思维敏捷,行动敏捷,容易“立蛋”成功;第三,蛋壳表面不光滑,只要找到合适的3个表面颗粒,可以像底盘一样托起全蛋。“立蛋”虽然是一个传统项目,但它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相关知识,有趣又有趣。

3、吃秋季蔬菜

在岭南地区,四邑开平仓城镇谢姓有一个非常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野苋菜的一种,村民称它为“秋蒿”。秋分这一天,全村人都去采秋菜。在田间寻找时,常看到嫩绿色,细细细长,约一巴掌长。收获的秋菜在家里一般都叫鱼片“秋汤”。你哼了一声:“秋汤补脏,清肝肠.一家人,老少皆宜,平安健康。“入秋以来,人们祈求的是家的平安和健康。

4.粘鸟嘴

秋分这一天,农户按照习俗放假,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煮十多二十三十个不需要包的汤元,并用细竹叉把它放在户外的田边窗台上,名字就是把鸟的嘴粘住,这样鸟就不会伤害到庄稼了。

秋分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节。尤其是在秋分这一天。风筝种类有王形风筝、鲢鱼风筝、飞蛾风筝、雷蝇风筝、月光风筝,较大的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两三尺。市场上有风筝,大多比较小,适合孩子玩,但大多是自制的,较大的,要相互竞争,看哪个高一些。

5、送秋牛

秋分马上就要到了,还会有秋牛挨家挨户送的图。图为全年农历节气用红纸或黄纸印在两张纸上。印有农夫耕作纹样,名曰“秋牛图”。发图的人都是好民歌手,主要说秋耕吉祥不逆农时。怎么说呢,等主人高兴了,付了钱。言语虽然随意,但台词却很迷人。俗称“说秋”,称秋的人称为“秋官”。

6.敬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间节日为2月15日开张王诞辰:开张王,又名“陈胜旺”,唐代武术家陈元光。他为漳州做出了贡献,死后成为漳州的守护者。上帝。2月19日是观世音菩萨的诞生日,每逢生日,信众都会到各观音寺拜年。2月25日,三山王节:三山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独立。山神明山、金山,早年是潮州客家移民的守护神,所以信徒以客家人为主。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856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