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

秋分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作者:句子 来源:http://www.baidu.com/ 日期:2021/11/30 22:28:44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节气 秋季 地区 时间 时节

秋分节气的由来与习俗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播的“三秋”异常忙碌。据考证,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秋分”作为农耕的象征。以下内容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秋分节气的由来风俗,欢迎参考!

秋分节气的由来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日。南方的气候从这个节气开始进入秋季。一是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接撞击地球赤道。因此,昼夜24小时平均分配,各有12小时;非极地昼夜的全球现象。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时雷声闭;二时节蜇虫户;三时节水落”。秋分过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月令七十二侯继界》中说:“八月,解见春分”,“分之相等,即九十日之半,故名分”。

秋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下降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又一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当谈到“秋雨又冷”时,秋分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农耕不同。华北有句农谚说:“白露早,寒露晚,秋分种麦。”谚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种植冬小麦的时间;“秋分白云来,歌声好,处处种稻好”体现。江南地区种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忌讳也概括在谚语中,如“秋分只怕雷电,大米贵多少?”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播的“三秋”十分忙碌。据考证,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秋分”作为农耕的象征。汉末崔淼在《司民月令》中写道:“谁种大麦,白露节中田,秋分中田,秋分中田。接下来的十天。”秋分是收获的好时节。农友们一定要及时抢收秋收,避免早霜连雨带来的危害;他们还必须在合适的时间种植冬季作物,为来年的高产奠定基础。

秋分节气的习俗

竖蛋的习俗

在一年一度的秋分那一天,全世界将有数千万人在做“悬空”实验。为什么这款号称“中国风俗”的游戏成为“世界游戏”,玩法简单、轻松、有趣:选择一个刚出生四五天的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站起来在桌子上。虽然输家很多,但也有很多赢家。秋天被划分为竖蛋游戏的最佳时间,所以有“秋分到了,蛋漂亮”的说法。竖起来的蛋真漂亮。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四邑开平仓城镇谢姓(今增鹤山为武夷)有个非常规风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野苋菜的一种,村民称它为“秋蒿”。秋分这一天,全村人都去采秋菜。在田间寻找时,常看到嫩绿色,细细细长,约一巴掌长。收获的秋菜在家里一般都叫鱼片“秋汤”。你哼了一声:“秋汤补土,清肝肠。一家老少,平安健康。”从秋天开始,人们祈求家中平安,身体健康。

拜神风俗

秋分前后的民间节日是2月15日为开昭王诞辰:开张王又名“陈胜旺”。他是唐代武术家陈元光,在漳州。以功德,死后成为漳州的守护神。2月19日,观音菩萨诞辰,每逢生日,信众多吃素,到各观音寺拜佛。2月25日三山王节:三山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县独山、名山、金山三座山神。早年潮州客家移民是秋季的守护神,所以信徒都是客家人。主持人。

秋分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9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的秋分,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平分,各12小时,没有极昼和极地世界上的夜间现象。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因此秋分也称为降分点。此后,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

秋分与清明时节有着相似的民俗,也有扫墓祭祖的习惯,称为“中秋节”。秋分之际,人们很多地方还吃一种叫“野苋菜”的野菜,有的当地人称它为“秋双色”。在一些地区,农民挨家挨户发送秋牛的照片。纸上印着一年四季的农历节气,还印着农夫的耕作方式,称为“秋牛”。

秋分时要防寒燥,多运动。饮食方面,多喝水,多吃滋润润泽的食物。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juzi/9083.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