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说说 > 正文

3首极品清明诗:清明不止生者的祭奠,也是死者的警示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2/4/10 17:02:21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清明 清明节 扫墓 杜牧

转眼间,又清晰了。

四月,草长莺飞。美好的春天,因为清明节,散发着淡淡的忧伤,我们不禁想起那些曾经是我们最爱的亲人,如今他们的灵魂已经不在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终究抵挡不住时间的侵蚀,最后成为冰冷的名字,刻在斑驳的石碑上。

草木间的荒山,是人来过人间的证明,也承载着哀悼者的哀思。中国人的信仰是他们的祖先。所以清明节是很多人念念不忘也不敢忘记的传统。这个传统自古就有。

因此,这个传统节日引起了许多文人的感情,写了许多清明诗。让我们时光倒流,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的清明,看看他们心中的感受。

杜牧《清明节》

说到清明诗,我想你首先想到的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问餐厅在哪,牧童指着杏花村。

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去金陵杏花村运酒。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根据一年四季的天气气候来划分二十四个节气进行农耕。每次都是晴空万里,阴雨连绵。

此刻,窗外的雨打在屋檐上,透过朦胧的水汽,仿佛看见杜牧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春雨纷纷而至,花草翠绿,路上的行人仿佛失去了灵魂。那是因为他们在想自己阴阳两隔的亲人。

杜牧问路人哪里有餐馆。路边的牧童沉默不语,只是举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这首诗虽然看似没有什么深意,但其自然的遣词造句和隽永含蓄的意境,显示出晚唐绝句的风格。但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这首诗过于多余,可以改成绝句。明代的谢榛说,最后两句完全可以改成:人在夕阳骑马,杏花在酒楼西。

但无论学者怎么说,都改变不了这首诗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王玉成《清明节》

北宋王禹偁也写过一首清明诗:

我在没有花,没有酒可以喝的情况下过清明节,这样孤独和贫穷的生活,就像寺庙里的和尚一样,一切对我来说都很压抑和孤独。

昨天从邻居家讨论新火种,到清明节的早些时候,在窗前照明,坐下来学习。

也是一首朴实自然的绝句。宋代清明把寒食节和上巳节合二为一,“公务员”放假七天。除了祭祖,很多人还会出去踏青。清明节,王雨城,很平淡,不出门赏花,不在呼朋唤友中饮酒,却像个野和尚,很无聊。

当然,这不是诗人的佛系。只是一种苦,没闲来赏花,没闲钱卖酒。然而诗人并没有因为贫穷而自暴自弃,而是向邻居要新的火种,彻夜读书。

想必其他的清明诗,深沉悲凉,精神昂扬,表现了古代清贫文人的生活和内心感受。

高柱《清明上河图》

最后,我们读一首七韵,宋代高柱的《清明上河图》:

山的南北有许多坟墓,清明节到处都是祭品。

灰飞成白蝴蝶,泪和血染红杜鹃。

夕阳西下,狐狸睡在土堆上,黑夜回到孩子们对着灯笑。

只要你还活着,就尽情享受你的美酒,尽情陶醉吧,在你死后的坟墓里,一滴也尝不出来。

这首诗的第一副对联描写了清明节扫墓的情景。中国人讲究合葬,青山埋骨,所以南北山都是墓。在清明节的这一天,人们来祭奠死去的亲友。“奋然”是很多的样子,那么多死去的人不禁流露出一种对死亡的无奈。

烧完纸钱后,它在山风中显得灰白色,像一只白色的蝴蝶。扫墓的人在诉说着对埋在地下的亲人的思念,却听不到。我心中的悲痛,呛人的烟雾,刺激着哀悼者的泪腺和眼泪,于是我泣血,像布谷鸟泣血。

但当太阳清明的时候,只有狐狸栖息在土堆上,白天扫墓的孩子们早已回家。扫墓的悲伤被新事物冲淡了,悲伤被笑脸代替了。不是晚辈无情,而是逝者已矣。有几千年的历史能被后人记住?

几代下来,那些斑驳的墓碑早已分不清了。世界上,没有人记得黄土下的遗骸是谁。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享受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探索人生的意义。毕竟死了之后,什么都带不走。

和上面两首七绝相比,这首吕奇的诗重了很多,有清明扫墓的悲凉,有生死的思考。

扫墓是对逝者的祭奠,对生者的慰藉。同时,过去的墓碑也不是对这个世界的警醒,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

本文网址:http://yancijuji.com/shuoshuo/3255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