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秋分。“汾”的意思是“平等”。除了白天和黑夜,它还意味着秋天。《管子》云:“秋阴气下,万物皆收。”秋分养生应以“受”二字为先。吃、穿、住、行要随天气而定。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讨论秋分节气的养生保健。
衣服——别盲目“秋天冻”
秋分后的着装要符合“内积阴液,内积阳”的需要。“秋冻”的前提是不让自己感到寒冷。老人小孩的抵抗力稍弱一些。深秋气温比较低,要注意添衣保暖。
“秋冻”还需注意预防感冒疾病。三部分不能冻结:一是头部。头为阳之会,风寒之邪伤阳,经络不通,易感冒头痛。二是腹部。人体有许多重要的经络,如肝、脾、肾经,以及人督冲三经,都源于腹部,或在腹部循环。腹中之寒,易致经络气血瘀滞,受阻而痛。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凉时容易出现胃痛,经期的女性容易痛经。三是脚。脚是全身的末端,血液循环比较差,也是最冷的部位。俗话说“足寒生”、“足足暖”,足要保暖。
食养阴防燥
中医认为,秋应肺,燥为秋之主气。干燥的空气容易损伤津液,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损伤。因此,饮食宜以滋阴润肺为宜,多吃糯米、粳米、银耳、蜂蜜、百合、山药等滋补肺阴、益胃生津的食物。“后秋肥”的最佳时间应该是秋分之后。下面推荐2种秋季药膳。
灵枢百合粥
原料:茯苓15克、淮山药30克、麸炒白术15克、砂仁6克、粳米250克、百合10克。
制法:茯苓、淮山药、白术、砂仁、百合洗净,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30分钟,去渣留汁,粳米洗净放入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小火煮粥。
功效:健脾胃,润肺养阴。
冰糖鸭蛋羹
材料:鸭蛋2~3个,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冰糖用温水溶解,然后将鸭蛋打入一碗冰糖水中,调匀,然后将水分开蒸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咳、咽炎、咽喉肿痛、口渴、干呕、大便干结的患者。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食用。
早睡早起
中秋时节,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加大。这时候应该增加睡眠时间。《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生鸡兴旺。”早躺可以提高身体的阳气,符合“滋补收入之道”。经过。晚上9点到10点睡觉,早上5点到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分过后,儿童和老人应预防感冒。不要喝冷开水或冰镇饮料。
中老年人应预防骨关节疼痛。秋季气温下降,关节内容易积聚寒湿之气,可能出现关节肿痛等症状。
青少年应预防喉咙痛、秋季空气干燥、饮酒不当或嗜食辛辣油腻食物,容易引起喉咙痛、喉咙肿胀。
敏感人群应预防过敏性疾病。入秋后,气候变化剧烈,风大,气温波动大。空气中花粉和植物种子的浓度很高。一些体质敏感的人,一时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条件,容易患上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OK-适度运动
秋分过后,气候凉爽干燥,此时应进行各种运动。运动强度不宜过高,可以选择轻松温和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在体育锻炼中要防止出汗过多、耗气过多和阴损。
年老体弱、关节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可以进行太极、慢跑、步行等耐力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心肺功能。
秋季气温下降,关节和肌肉组织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也下降,所以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防止关节损伤。此外,冥想、闭眼等方法可以调节气息,消除焦虑不安,滋养心灵,使身体更好地适应干燥的秋季。(许世英)